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亚砷酸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金属硫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 者: 马艳
导 师: 郑玉建;杨晓燕;吴顺华
学 校: 新疆医科大学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DNA损伤 金属硫蛋白 基因表达 淋巴细胞
分类号: R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不同染毒时间,亚酸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存活率、DNA损伤情况、金属硫蛋白(MT)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MT含量与细胞存活率、DNA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无菌抽取健康人血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用2、5、10、15、30、60μmol/L亚砷酸钠(2、5、10、15、30、60μmol/L染毒组)作用于淋巴细胞,采用四噻唑蓝还原法测定不同染毒时间(24h、48h、72h)各染毒剂量组淋巴细胞存活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损伤情况;采用银饱和-血红蛋白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MT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T-1、MT-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浓度亚砷酸钠(2、5μmol/L)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它各组细胞存活率随染毒剂量增高而降低,与对照组及2、5μmol/L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剂量不同染毒时间亚砷酸钠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不全相同,并存在时间-剂量交互作用(P<0.05),其中在所有检测时间,30、60μmol/L染毒组DNA损伤情况高于对照及其它各组(P<0.05),15μmol/L染毒组在染毒72 h时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一定时间后细胞MT含量增加,且存在时间-剂量交互作用(P<0.05),MT含量在染毒4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其中2、5μmol/L组MT含量高于对照组及其它各剂量组。不同剂量亚砷酸钠作用72h,MT-1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T-2基因表达各染毒组不全相同(P<0.05),低剂量(2、5μmol/L)染毒组细胞MT-2表达上调(P<0.05),其它各剂量组MT-2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染毒各剂量组MT含量与细胞存活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而48h、72h染毒时间各剂量组MT含量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898、0.872, P均<0.05),与细胞DNA损伤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低剂量砷可促进淋巴细胞的体外存活,并可诱导其MT合成增加,淋巴细胞MT含量增加可能主要由MT-2表达上调所致。MT表达上调可能是低剂量砷促进细胞存活的机制之一,未发现低剂量的砷可以导致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尚不能认为MT表达上调对DNA单链损伤有保护作用,MT表达上调可能是低剂量砷的环境化学物的毒物兴奋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BMP通路关键因子在人类牙胚组织中的表达检测,R78
  3.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研究及在饮用水中除砷的应用,O614.811
  4.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砷污染地球化学研究,X50
  5.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6.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7. STLV-1病毒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R373
  8.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9.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10.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11. 化学与生物成因施氏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水中As(Ⅲ)吸附去除效果的研究,X703
  12.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1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14. 金属硫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重金属响应的研究,Q78
  15. As2O3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R363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17. 联合检测外周血VEGF、MT与晚期肺癌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8. 剪切力作用下(类)成骨细胞LEF-1的表达,R783.5
  19.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20. 辐射致DNA损伤反应中p53非依赖的早幼粒白血病突变蛋白(PML)对p21分子的调控,R733.71
  21. Cyclin D1、CDK4、P16及Rb基因在砷诱发HaCaT细胞恶性转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R73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卫生基础科学 > 卫生毒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