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作 者: 潘平
导 师: 韩国柱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乌苏里藜芦 新计巴丁 血液流变学 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 凝血酶时间 复钙时间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本研究组一直致力于中草药乌苏里藜芦抗血栓药理学的研究,首次发现从中提得的总碱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迄今已从中分离出11种酯型异甾体生物碱,其中的一种单体经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定为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NG)。本文旨在研究NG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和出血时间参数的影响,探讨乌苏里藜芦总碱的抗栓活性成分,从而为其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将血栓形成仪的刺激电极置于颈总动脉近心端,远端置一温度电极,以强度为1.6 mA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7 min,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从电刺激开始到温度骤降所需时间,为血流阻塞时间(Occlusion Time,OT),即血栓形成时间,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2.淤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于正中切开腹壁,分离下腔静脉,并于左肾静脉下方丝线结扎,关闭腹腔。结扎后4 h重新打开腹腔,于结扎线下方2 cm处夹闭血管,同时夹住该部位主要静脉侧枝并用注射器吸尽静脉内残血,纵行剖开管腔,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若有血栓形成,则于烤箱内60℃烘20 min称其干重,记录动物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干重,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3.血小板聚集率的比浊法测定大鼠心脏采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置于比浊管中,加入诱导剂ADP,用血液凝聚仪测定体内、外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进而计算比较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4.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心脏采血,肝素抗凝,用普利生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5.出血时间的测定小鼠置于固定器中,使其尾部垂直,于距尾尖1.5mm处剪断,用滤纸吸血直至吸不出血为止,记录断尾尖至吸不出血的时间,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6.全血凝固时间的测定用内径1mm的玻璃毛细管插入小鼠左、右眦球后静脉丛取血,至毛细血管柱达5mm为止,每隔30s折断毛细管一小段,同时用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血丝出现,从毛细管采血到凝血丝出现的时间,为全血凝固时间(Coagulation Time,C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7.凝血酶时间复钙时间的测定家兔清醒状态下自心脏取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取血浆50μ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加入0.1mol?L-1Tris-HCL(PH=7.4)和凝血酶试液各50μl,仪器自动给出血凝时间值,此即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另取血浆100u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再加入已预温的0.025mol?L-1CaCl2溶液100μl ,此时,仪器自动给出的血凝时间即为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R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结果:1.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著延长OT值,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OT值分别为857.7s、930.60s、1040.40s、1171.60s,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NG次高剂量组(20.0μg?kg-1)与阳性对照组LAS(18.0mg.kg-1)的抗动脉血栓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著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加,NG 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血栓形成率(血栓形成动物数/受试动物数)逐渐降低,依次为9/10、8/10、6/10、5/10,且形成之血栓干重亦逐渐减小,依次为0.0499g、0.0386g、0.0292g和0.0164g。NG高剂量组(40.0μg?kg-1)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0.0164g)与阳性对照组肝素(400.0μg?kg-1)的影响(0.0126g)相当。3.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药后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逐渐减小,与NS组相比,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体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02%、34.89%、46.76%、60.96%;体外NG25.0μg?ml-1、50.0μg?ml-1、100.0μg?ml-1、200.0μg?ml-1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58%、30.82%、44.33%、55.16%,均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4.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给药后全血粘度显著降低。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的抑制率分别为10.75%、24.95%、35.70%,其他各给药组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与低切变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的抑制率分别为9.97%、23.45%、32.61%,且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给药后血浆比粘度亦呈现出与全血比粘度相同的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浆比粘度逐渐降低。与给药前相比,药后20min、1h、3h低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抑制率分别为12.35%、19.14%、30.25%;高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72%、36.54%、48.72%,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5.对小鼠BT和CT的影响各给药组小鼠的BT值均比NS组显著延长,NS组BT值为1084.7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BT值分别为1218.10s、1444.00s、1658.60s、1858.4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2.30%、33.12%、52.90%、71.33%;CT亦和BT呈现相同的效果,NS组CT值为105.8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CT值分别为130.60s、162.90s、193.20s、204.3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3.44%、53.97%、82.60%、93.10%;且NG高剂量组(40.0μg?kg-1)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25 mg.kg-1)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对家兔血凝时间参数的影响NG能显著延长TT和RT,且具有明显的时效关系和较好的量效关系,即TT、RT的延长百分率随给药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低剂量给药组(5.0μg?kg-1)下,药后各时间点TT的延长率分别为33.16%、46.53%、60.42%;RT的延长率则分别为15.10%、33.39%、49.57%,其他各剂量组均呈现与低剂量组相同的趋势。结论: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NG)具有显著的抑制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显著抑制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剂量依赖性延长出血时间、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复钙时间,且上述指标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NG可能是乌苏里藜芦抗栓降粘的重要活性成分。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R726.1
  2. 血浆内皮素-1及血流变与原发性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R775
  3. 杜仲和离、向心运动对大鼠运动能力及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G804.2
  4. 重组七鳃鳗RGD肽抗血栓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5. 新型合成水蛭肽Hirulog-s抗动脉血栓和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R965
  6. 寒凝血瘀型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血流变学观察,R-332
  7. 消癥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R271.9
  8. 樟叶越橘化学成分的研究,TS255.7
  9. 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R246
  10. 温经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271.9
  11. 1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R259
  12.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用药时间的研究,R269
  13. 冠脉灵方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血脂的影响,R259
  14. 中药衣滞康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治疗的试验研究,S858.23
  15.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R737.9
  16. 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糖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R587.1
  17. 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R277.7
  18. 脑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R255.2
  19. 丹参注射液对老龄大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影响,R285
  20. 郑氏七厘散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R285.5
  21. 加味四物颗粒剂治疗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