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作 者: 李飞
导 师: 邹统钎
学 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廊道遗产 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7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廊道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廊道遗产的关注热潮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廊道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遗产旅游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廊道遗产秉承和发展了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基本理念,是在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由笔者提出的、符合我国文化遗产历史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的新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的遗产保护和开发方法。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廊道遗产的内涵、理论源流、价值与功能进行解析,提出了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模式,为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还以丝绸之路为例,对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进行具体分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1章 引论  11-16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2
  1.2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12-16
    1.2.1 研究方法  12-13
    1.2.2 研究框架  13-15
    1.2.3 研究条件  15
    1.2.4 创新与不足  15-16
第2章 理论回顾  16-22
  2.1 绿道概念的提出  16-17
  2.2 遗产廊道文献综述  17-19
    2.2.1 遗产廊道概念  17
    2.2.2 遗产廊道基本特征  17-18
    2.2.3 遗产廊道的选择标准  18-19
    2.2.4 国内遗产廊道的实证研究  19
  2.3 文化线路的提出与发展  19-22
    2.3.1 文化线路概念的提出  19-20
    2.3.2 文化线路的发展  20-22
第3章 廊道遗产内涵、理论源流与价值解析  22-32
  3.1 廊道遗产内涵  22
  3.2 廊道遗产理论源流  22-28
    3.2.1 廊道遗产与遗产廊道  24-25
    3.2.2 廊道遗产与文化线路  25-27
    3.2.3 廊道遗产理论创新  27-28
  3.3 廊道遗产价值解析  28-32
    3.3.1 文化价值  28-29
    3.3.2 政治功能  29-30
    3.3.3 经济功能  30-31
    3.3.4 教育功能  31-32
第4章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研究  32-54
  4.1 地格是廊道遗产旅游的开发基础  32-35
    4.1.1 历史叠加构建文脉  32-33
    4.1.2 空间整合构建地脉  33-34
    4.1.3 廊道遗产地格解析  34-35
  4.2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和CBD理论  35-43
    4.2.1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  35-40
    4.2.2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CBD理论  40-43
  4.3 廊道遗产旅游保护的三种模式  43-48
    4.3.1 生态博物馆模式  44-46
    4.3.2 遗产大舞台模式  46-47
    4.3.3 景观嘉年华模式  47-48
  4.4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政府管理和跨区域协调  48-54
    4.4.1 我国遗产管理体制现状  48-50
    4.4.2 廊道遗产管理体制构想  50-52
    4.4.3 廊道遗产的跨区域协调  52-54
第5章 案例研究: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54-63
  5.1 解读丝路地格  54-57
    5.1.1 文脉在历史演变中深化  54-56
    5.1.2 地脉在自然环境中体现  56-57
  5.2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  57-60
    5.2.1 基于ASES的旅游资源开发  58-59
    5.2.2 基于CBD的旅游资源开发  59-60
  5.3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保护  60-61
    5.3.1 生态型的“静态”保护  60
    5.3.2 舞台化的“动态”保护  60-61
    5.3.3 嘉年华的“迁移”保护  61
  5.4 基于区域合作的丝绸之路开发与保护  61-63
    5.4.1 国内区域合作  61-62
    5.4.2 丝路国际合作  62-63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3-65
  6.1 本文主要结论  63-64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69
致谢  69-70
指导教师评语  70

相似论文

  1.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2.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3. 江西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F592.7
  4.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F592.7
  5. 古城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F592.7
  6. 贵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F592.7
  7. 集安市太王镇旅游经济发展研究,F592.7
  8. 沧源佤族历史旅游文化资源研究,G127
  9. 南岳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0. 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F592.7
  11.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3. 旅游资源营销策略研究,F592
  14. 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F592.7
  15. 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研究,F592.7
  16. 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研究,F592.7
  17. 浙江省乐清市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8. 仙游九鲤湖旅游发展研究,F592.7
  19. 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F592.7
  20. 苏南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F592.7
  21. 喀斯特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