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体系研究

作 者: 高怡
导 师: 袁书琪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实地旅游感知形象 评价体系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远的文化影响,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在众多旅游者心目中形成不可磨灭的、较为固定的感知形象。凭借其形象的深远影响,历史文化名城招徕接待了大批中外旅游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形象价值突显。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感知和综合印象的形成,是影响其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评价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影响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的客观因素,并构建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塑造及其推广的成果,可为对比、评价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提供可行的科学标准。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在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相关理论和历史文化名城相关规范文献的指导下,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和主观经验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最后,选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实例,运用评价体系对成都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8
第1章 绪论  8-16
  1.1 选题背景  8-9
  1.2 研究意义  9
    1.2.1 理论意义  9
    1.2.2 实践意义  9
  1.3 相关研究进展  9-15
    1.3.1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现状  9-12
    1.3.2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感知形象评价研究  12-13
    1.3.3 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方法研究  13-15
  1.4 研究思路  15
  1.5 研究方法  15-16
第2章 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16-20
  2.1 旅游感知形象的概念和内涵  16-18
    2.1.1 旅游感知形象的概念  16-17
    2.1.2 旅游感知形象的内涵  17
    2.1.3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框架  17-18
  2.2 旅游地理学理论  18-19
    2.2.1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理论  18
    2.2.2 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  18-19
    2.2.3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估理论  19
  2.3 心理与行为学理论  19-20
第3章 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32
  3.1 指标与指标体系  20
  3.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0-21
    3.2.1 针对性原则  20
    3.2.2 可感知原则  20-21
    3.2.3 全面性原则  21
    3.2.4 可操作性原则  21
    3.2.5 个性化原则  21
  3.3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21-22
    3.3.1 文献分析法  21-22
    3.3.2 德尔菲法  22
  3.4 指标体系的构建  22-32
    3.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22-23
    3.4.2 指标体系框架  23-32
第4章 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模型的建立  32-48
  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36
    4.1.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32
    4.1.2 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  32-36
  4.2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36-48
    4.2.1 历史文化旅游吸引力要素形象各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36-38
    4.2.2 名城旅游服务形象各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38-40
    4.2.3 名城旅游环境形象各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40-42
    4.2.4 名城整体认知形象各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42
    4.2.5 名城旅游情感形象  42-43
    4.2.6 评价标准  43-44
    4.2.7 评价方法  44-48
第5章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实证研究  48-60
  5.1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48-50
    5.1.1 成都城市历史沿革  48-49
    5.1.2 成都历史文化旅游吸引力要素  49-50
  5.2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  50-58
    5.2.1 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问卷调查  50-51
    5.2.2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综合评价  51-58
  5.3 结论与建议  58-60
    5.3.1 结论  58
    5.3.2 建议  58-60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0-64
  6.1 本文研究结论  60
  6.2 本文所作的若干探索性工作  60-61
  6.3 本文有待完善之处  61-64
附录  64-74
参考文献  74-78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8-79
致谢  79-80
个人简历  80-81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4.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5.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6.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7.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60-4
  8. 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F224
  9. 中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F224
  10. 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研究,U418.2
  11.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F832.33
  12. 棉花不同时期抗旱机制的研究及抗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S562
  13. 医学研究生PBL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R-4
  14. 从保山永昌古城现状看其保护的得失,TU984.114
  15. 空调系统Commissioning实用评价体系的研究,TU831.3
  16. 森林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S718.5
  17. 延平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研究,S718.5
  18.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障碍及对策研究,F320.1
  19. 面向事务处理应用的多核共享存储体系结构性能评价,TP332
  20.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入境旅游发展现状研究,F592
  21. 新疆兵团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F32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