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融监管的即时矫正制度研究

作 者: 李姝旖
导 师: 汪鑫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民商法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问题金融机构 即时矫正制度 监管宽容
分类号: D912.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机构问题引发的危机具有急剧恶化和迅速扩散的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倒闭事件的不断发生,有效金融监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批评家认为监管宽容的结果导致了对问题机构采取行动迟延,并在机构最终清算时产生更高昂的费用。为了遏制监管宽容和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美国1991年颁布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要求对美国的受保存款机构实施以资本为基础的即时矫正制度(PCA)。这一新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详细规定了监管者处理问题机构的早期干预和矫正行动,它向监管者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较长时期内以尽可能少的存款保险基金损失为代价,结束有问题的受保存款机构。”在这一框架下,各银行按照它们的资本率水平,被划分为五个等级,资本不足的银行受到矫正措施约束的严厉程度,随其资本状况恶化的程度相应递增。与过去依赖监管者自主选择权的行为方式相比,PCA的强制性监管,在发现问题银行并采取矫正措施方面,显然更有效率。过去的十几年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PCA的审慎监管体系。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PCA的立法和实践。本论文试图探讨我国引入PCA制度的可能性和为PCA进行框架设计。具体地说,这篇论文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是介绍PCA制度和它的总体价值,包括它的模式、结构、历史发展,以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适用。论文的第二部分集中讨论PCA的核心思想:遏制监管宽容。监管宽容的实施,导致资本不足的银行在迟延关闭的时间里从事更高风险的行为。但是,以监管者自主选择权为基础的监管模式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PCA与上述监管模式不同,它对问题机构的强制干预能有效地遏制监管宽容和减少额外损失。这部分还将进一步分析几个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论文的第三部分讨论了有效适用PCA的前提条件,并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革金融监管的建议。最后,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PCA初步设计方案。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即时矫正制度概述  11-36
  1.1 即时矫正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11-13
    1.1.1 即时矫正制度的强制性规定  11-13
    1.1.2 即时矫正制度的裁量性规定  13
  1.2 即时矫正制度的模式和结构  13-16
    1.2.1 即时矫正制度的模式  13-15
    1.2.2 即时矫正制度的结构  15-16
  1.3 即时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16-20
    1.3.1 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  16-17
    1.3.2 结构化早期干预和破产理论  17-18
    1.3.3 即时矫正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8-20
  1.4 即时矫正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  20-36
    1.4.1 美国  20-22
    1.4.2 日本  22-25
    1.4.3 印度  25-29
    1.4.4 我国台湾地区  29-32
    1.4.5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32-33
    1.4.6 欧洲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  33-36
第二章 即时矫正制度的核心思想与争议问题  36-56
  2.1 即时矫正制度的核心思想:遏制监管宽容  36-43
    2.1.1 监管宽容概述  36-37
    2.1.2 围绕监管宽容的争议  37-39
    2.1.3 监管宽容的原因  39-41
    2.1.4 即时矫正制度的比较优势  41-43
  2.2 即时矫正制度的争议问题  43-56
    2.2.1 即时矫正制度的监管目标选择  43-46
    2.2.2 即时矫正制度的触发点选择  46-50
    2.2.3 即时矫正制度的非资本性条款选择  50-53
    2.2.4 即时矫正制度的资本率评估办法选择  53-54
    2.2.5 即时矫正制度的早期关闭与早期干预选择  54-56
第三章 我国引入即时矫正制度的思考  56-73
  3.1 即时矫正制度成功适用的先决条件  56-61
    3.1.1 监管者的独立和责任  56-57
    3.1.2 监管者的充分权力  57-58
    3.1.3 适当的破产清算程序  58-60
    3.1.4 准确和及时的金融信息  60-61
  3.2 我国矫正制度的立法现状  61-64
    3.2.1 我国矫正制度的相关立法  61-64
    3.2.2 我国矫正制度的特征  64
  3.3 我国引入即时矫正制度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对策  64-69
    3.3.1 我国引入即时矫正制度的主要障碍  64-68
    3.3.2 我国引入即时矫正制度主要障碍的解决对策  68-69
  3.4 我国即时矫正制度的框架设计  69-73
    3.4.1 基本制度  70
    3.4.2 赋予矫正措施强制力  70-71
    3.4.3 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71
    3.4.4 制定奖惩措施  71
    3.4.5 建立有效的银行退出机制  71-73
结语  73-74
参考文献  74-79
致谢  79-80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0

相似论文

  1. 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之完善,F832.3
  2.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3.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研究,F832.2
  4. 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制度构建,D922.28;F832.4
  5. 论金融行政监管制度的完善,D922.28;F832.1
  6.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F293.3
  7. 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强制权研究,D922.1
  8. 资本市场统合法与金融监管—比较法视角,F832.1
  9. 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F832.2
  10. 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922.28;D971.2
  11. 在线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研究,F724.6
  12.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F832.2
  13.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14. 从金融危机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15. 论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法律保护,D923.8
  16. 关于新兴国家银行并购溢价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F831.2;F271
  17.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研究,F832.1
  18. 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的金融监管研究(1927-1940),F832.9
  19. 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20. 中国巨灾保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F842.6
  21. 中国金融业混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F83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金融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