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移植促进皮肤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蔡琼霞
导 师: 胡葵葵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脐血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创面愈合
分类号: R3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分离、培养扩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方法,通过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质粒对其标记示踪的可能性及体内移植促进皮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等的研究,以期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新的细胞来源,为烧伤、肿瘤等导致的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首先建立hUC-MSCs分离和培养扩增的方法并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的研究、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的检测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与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多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cord blood hUCB-MSCs)进行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最多,但本实验由于骨髓标本来源受限)。2、将已转化的GFP-N2大肠杆菌109菌种,进行质粒提取,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hUC-MSCs,分别于转染24h,96h后计算荧光的转染效率,以未标记的同期细胞作为对照。3、将已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的hUC-MSCs移植至表皮缺损的裸鼠表皮缺损处,采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裸鼠表皮愈合及hUC-MSCs在皮肤缺损处的分布。结果1、hUC-MSCs接种后24-48h贴壁,成纤维细胞样克隆形成(Unit-fibroblast like colony-forming,CFU-F)时间为5-7d,首次传代时间为12-16d,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为29h,均较hUCB-MSCs短。免疫表型分析显示hUC-MSCs和hUCB-MSCs均表达粘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CD13、CD29、CD105、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14、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CD31,两者表型基本一致,无明显区别。此外,实验还证实hUC-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能力。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转染的hUC-MSCs 24h后绿色荧光表达率为37%,而且短期内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表达率有上升趋势。3、实验组裸鼠大体观察表皮愈合较对照组好,组织切片见实验组皮肤结构层次较清晰而对照组大多数为疤痕愈合,结构层次不清楚,免疫荧光观察见hUC-MSCs在表皮缺损愈合的新生血管中有存活,对照组为阴性。结论1、成功建立了从人足月脐带中分离培养扩增hUC-MSCs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分离培养的hUC-MSCs具有MS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表型,且比hUCB-MSCs含量更丰富,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新的细胞来源。2、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转染hUC-MSCs标记示踪技术是一种理想的较稳定示踪标记技术,可以应用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示踪的实验研究。3、hUC-MSCs机体内移植能促进皮肤缺损的愈合,可为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1
第二章 脐带 MSC 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及生物学性状研究  11-22
  2.1 材料和方法  11-14
    2.1.1 主要仪器与材料  11
    2.1.2 实验方法  11-14
  2.2 结果  14-20
    2.2.1 形态学观察  14-17
    2.2.2 细胞增殖能力测定(MTT 法)  17
    2.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  17-19
    2.2.4 脐带MSCs 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检测  19
    2.2.5 脐带 MSC 向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能力的检测  19-20
  2.3 讨论  20-22
第三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转染脐带 MSC  22-26
  3.1 材料和方法  22-24
    3.1.1 主要仪器与材料  22
    3.1.2 实验方法  22-24
  3.2 结果  24-25
  3.3 讨论  25-26
第四章脐带 MSC 体内移植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初步研究  26-32
  4.1 材料和方法  26-27
    4.1.1 材料  26
    4.1.2 方法  26-27
  4.2 结果  27-30
    4.2.1 大体观察及创面愈合指数  27-28
    4.2.2 组织学观察  28-29
    4.2.3 带标记 MSCs 在创面的存留  29-30
    4.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Ⅷ因子  30
  4.3 讨论  30-32
致谢  32-33
参考文献  33-36
综述  36-45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45-4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6

相似论文

  1.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2.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3.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4.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5.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7. 脐血铅、初乳铅与0-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研究,R179
  8.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9.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10.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1.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2.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局部氧疗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R644
  14. 人参皂苷Rg1对优化培养的人脐血MSCs增殖、分泌功能与ERK、p38信号分子的影响,R285.5
  15. 兔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R329
  1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17. 体外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R329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效应对一氧化碳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R329
  19.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20.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21.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