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变化负荷与固定负荷的肌肉工作特点比较研究

作 者: 阎俊蒲
导 师: 张一民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弹力带 表面肌电 负荷方式 肌肉工作方式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阻力训练是改善体质的有效手段,通常指身体克服阻力以达到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的过程。它的训练手段多样,基本地,可分为固定负荷方式和变化负荷方式,哑铃与弹力带是这两种负荷方式的典型代表。哑铃是传统的常见锻炼器械,它的重量构成提供人体的负荷,是恒定不变的;弹力带实质是橡胶,在室温下具有高弹性,能通过形变能产生应力,在人体使它发生形变时,它便提供不断变化的负荷。于是,肌肉在对抗这两种负荷方式可能会表现不同的工作特点。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普通学生19人(女生9人,男生10人)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在两种负荷方式下都以1RM、8RM、15RM的负荷强度完成前臂弯举动作,固定负荷的RM测试方法参照《ACSM的运动测试与处方指导手册》制定,而变化负荷的RM则是依据固定负荷方法来拟定。然后让每名受试者连接表面肌电仪在既定的三种负荷强度下完成两种负荷方式的表面肌电数据采集。在数据处理时主要对肌电时域指标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1)变化负荷与固定负荷方式致使肌纤维募集方式不同。哑铃负荷方式下,肌纤维动员更早更快,集中在克制动作前段募集;弹力带负荷方式下,动员更晚更慢,集中在克制动作后段,且募集幅值更高。退让工作阶段相反,但募集幅值无明显差别。(2)变化负荷与固定负荷方式致使主动肌贡献作用不同。弹力带负荷方式下主动肌对完成动作的贡献作用较哑铃负荷方式下更为明显。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与实时系统构建,R318.0
  2. 动作表面肌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研究,TH772
  3. 咬合关系丧失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表面肌电变化研究,R783
  4. 不同静态姿势下负重和非负重时躯干肌电活动规律的研究,R687.3
  5. 表面肌电图检查在评估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作用,R246
  6. 男子100米途中跑阶段支撑技术环节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G822.1
  7. 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发的双相运动疲劳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R87
  8. 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R743.3
  9. 正常人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三维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分析,R741
  10. 结合穴位电刺激的机器人辅助上肢康复方法和设备的研究,R496
  11. 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及方案优化的研究,R246
  12. 具有软硬度和导热性的多感觉肌电假手研究,TP242
  13. 人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TH772
  14. 反悬腰背运动的表面肌电观察,R681.55
  15. 不同姿势与不同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G808.1
  16. 北京市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面肌电图分析,G824.2
  17. 浮刺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R87
  18. 两种不同蹬车姿势对最大摄氧量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R87
  19. 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R743.3
  20. 电针结合屈伸交替低频电治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R246
  21. 基于sEMG的电针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