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sEMG的电针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

作 者: 王玉良
导 师: 王东岩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关键词: 中风 表面肌电信号 电针 即刻效应 腕背伸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机体状态下,电针即刻效应,以确定单次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提高针刺改善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30例,分别纳入实验组(中风组)、对照组(正常组)。应用表面肌电仪记录桡侧腕长伸肌腕背伸动作的sEMG,提取特征值MAX、MF、RMS。分别针刺实验组偏瘫侧、对照组对应侧手三里、外关穴,得气后给予电针刺激,波形选择断续波,频率为50Hz,通断比为1:1。在电刺激期间,每隔10分钟记录1次,动态观察sEMG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l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不同机体状态在相同电刺激条件下,sEMG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1、电针刺激前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24.13%,MF约为对照组的125%,RMS约为对照组的34.6%,两组比较MAX、MF、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电针治疗10min后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31%,MF约为对照组的107.5%,RMS约为对照组的41%,两组比较MAX、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电针治疗20min后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35%,MF约为对照组的119.6%,RMS约为对照组的40.6%,两组比较MAX、MF、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电针治疗30min后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44.12%,MF约为对照组的135.30%,RMS约为对照组的50.7%,两组比较MAX、RMS、M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电针治疗40min后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53.57%,MF约为对照组的136.78%,RMS约为对照组的90.33%,两组比较MAX、MF、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电针治疗50min后实验组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约为对照组的48.48%,MF约为对照组的134.26%,RMS约为对照组的71.9%,两组比较MAX、MF、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动态观察腕背伸时桡侧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特征值MAX,对照组电针刺激20min后达到高峰为刺激前的145.07%,刺激到50min时为疗前的113.24%;对照组电针刺激到40min时达到峰值为刺激前的231.99%但仍低于对照组疗前,刺激到50min时为疗前的202.08%。结论:1、电针刺激不同时间受试者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表现不同,即存在即刻效应。2、不同机体对电针刺激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的sEMG的表现不同。3、电针刺激50min后达到针刺效应的半衰期。4、不同针刺时间对中风后腕背伸功能的改善程度以针刺40min时疗效最好,即针刺40min时为最佳治疗方案。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2
综述  12-26
  1、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2-15
    1.1 中风病的病名演变  12-13
    1.2 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研究  13-15
  2、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5-16
    2.1 脑血管疾病  15
    2.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5
    2.3 脑血管病的主要功能障碍  15-16
  3、上肢功能重建的研究  16-19
    3.1 腕关节的功能特征  16
    3.2 上肢腕手的解剖学特征  16-17
    3.3 影响上肢功能障碍的因素  17-18
    3.4 上肢功能重建的现状  18-19
  4、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进展  19-23
    4.1 肌电图的认识  19-20
    4.2 表面肌电信号的简介  20-23
  5、针刺相关原理  23-26
    5.1 体针作用机理  23-24
    5.2 电针作用机理  24-26
临床研究  26-41
  1、临床资料  26-30
    1.1 临床研究受试者来源  26
    1.2 临床研究病例的选择  26-27
    1.3 sEMG的采集方法  27-29
    1.4. 统计学处理  29-30
  2、研究结果  30-41
    2.1 一般资料  3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腕背伸时的sEMG的动态分析  30-33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不同时间时腕背伸时桡侧腕长伸肌sEMG特征值对比研究  33-40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腕背伸动作时sEMG特征值MAX的动态分析  40-41
讨论  41-51
  1、针刺在中风患者上肢功能重建过程中存在时效关系的探讨  41-42
  2、针刺时间的相关研究  42-48
    2.1 正确选择适当的治疗时间是针灸治疗中的首要问题  42-44
    2.2 刺激时间是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44-45
    2.3 对留针时间间隔与疗程的认识  45-48
  3、对本实验的认识与设想  48-51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60
个人简历  60

相似论文

  1.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2.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3.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4.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5.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6.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与实时系统构建,R318.0
  7.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8. 动作表面肌电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研究,TH772
  9.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10. 术前电针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614
  11. 中医药为主的卒中单元模式对缺血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R277.7
  12. 电针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改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245
  13.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R246
  14. 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55.2
  15.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NO、ET-1的影响,R245
  16.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R255.2
  17. 王健教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经验总结,R255.2
  18. 项丛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TCD影响,R246
  19. 久留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20. 王健教授眼针与自拟扶偏汤并用治疗中风偏瘫拾萃,R246
  21. 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电针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观察,R256.3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