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侯家营地区聚煤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

作 者: 李磊
导 师: 汤达祯;刘清泉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丰镇盆地 聚煤环境 孢粉 地震手段
分类号: P61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蒙古丰镇市侯家营地区毗邻大同盆地,该区有含煤地层存在,具有聚煤潜力。本文应用单孔资料,借鉴国内外含煤盆地地层层序研究的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系统分析了丰镇盆地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通过对孢粉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孢粉的地质时代,植物群的古气候、古生态和沉积环境;采用地震方法研究了含煤地层的赋存形态和赋存范围。1、根据古运动面和侵蚀面将丰镇盆地含煤岩系划分为一个超层序和两个层序,而后根据盆地构造演化特点和岩性特征划分出了湖泊初始泛面、最大湖泛面和湖泊基本消亡面,并根据这三个界面,结合丰镇盆地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将丰镇盆地含煤岩系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泊扩展体系域、湖泊萎缩体系域和非湖泊体系域。2、根据丰镇盆地岩层的层序地层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得出:丰镇盆地主要聚煤环境为滨湖聚煤、泥炭沼泽聚煤和河流聚煤。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形成于湖泊萎缩体系域,即主要含煤地层为大同组上段,云岗组几乎不含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或只含较薄煤层甚至煤线。3、通过对孢粉的分析研究发现:孢粉1和孢粉2为早白垩世的产物,孢粉3为侏罗纪产物。由此研究推断,早白垩世和侏罗纪丰镇地区的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温带潮湿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的繁殖。4、应用地震方法研究了盆地内含煤岩系的赋存形态及范围。丰镇盆地主要含煤岩系大同组在整个盆地内都有分布,含煤地层侏罗纪下大同组的标高约550 m~1350 m,标高最低位于D2线与D3线之间地段,约550 m,最高位于赋存区边界上,约1350 m。地层倾角约1°~17°,H2-1钻孔附近地段地层倾角最小,约1°,赋存区西北部地段地层倾角最大,约17°。5、应用地震方法同时对盆地内的构造进行了系统分析。丰镇盆地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预查区共解释断点12个,根据本区地质规律组合正断层4条,均为可靠断层,孤立正断点2个,按照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顺序加以命名,分别为DF1~DF4正断层,f1、f2正断点。6、通过对单个钻孔资料和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云岗组虽然在整个盆地内都有分布,但不含或含有煤线和薄煤层,没有工业价值的煤层,故不应为今后煤炭勘探的目标地层。大同组在整个盆地内广泛分布,从沉积环境、古气候和古构造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煤层的条件,因此,今后丰镇盆地内今后煤炭勘查的重点应为大同组含煤岩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聚煤条件的研究现状  8-10
  1.2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0-11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3
  1.4 研究内容  13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3-15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5-22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15
  2.2 自然地理条件  15-16
  2.3 区域构造概况  16-17
  2.4 区域地层概况  17-20
  2.5 区域岩浆活动  20-22
第三章 层序地层分析  22-31
  3.1 层序界面的选择和层序的划分  22-23
  3.2 体系域界面的划分及其特征  23-26
  3.3 层序地层特征  26-27
  3.4 沉积环境的演化  27-28
  3.5 聚煤环境  28
  3.6 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28-29
  3.7 含煤评价和找煤远景  29-30
  3.8 找煤远景预测  30-31
第四章 孢粉研究  31-36
  4.1 孢粉组合特点和地质时代  31-34
  4.2 古气候和古生态分析  34-35
  4.3 沉积环境研究  35-36
第五章 丰镇盆地的地震研究  36-72
  5.1 预查区地震地质条件  36-37
  5.2 野外施工方法  37-47
  5.3 资料处理  47-58
  5.4 资料解释  58-63
  5.5 结果与讨论  63-72
第六章 结论  72-74
致谢  74-75
参考文献  75-76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2. 英台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P618.13
  3.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和孢粉素变化与RAFTIN1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S512.1
  4.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孢粉组合特征与环境变化研究,X173
  5. 超高压撞击流技术对孢粉类破壁的实验研究,TQ461
  6. 豫西上、下石盒子组(P_(2-3))沉积旋回特征及聚煤环境,P618.11
  7. 河南省西部中二叠统山西组聚煤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P618.11
  8. 尕海湖全新世沉积记录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P532
  9.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P532
  10.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中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化,P542
  11. 松辽盆地东部晚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古气候记录,P532
  12.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与古气候,P532
  13.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得坪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孢粉古环境研究,P642.23
  14. 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P461.7
  15.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表土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X171
  16. 兰州地区空气孢粉组合特征及特殊天气的影响,Q948
  17. 北部湾北部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P467
  18. 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P532
  19.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下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初步应用,Q948
  20. 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P53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