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经颈前外侧入路至上颈椎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 者: 王义彪
导 师: 陈来照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外科
关键词: 颈前外侧入路 上颈椎 显微解剖
分类号: R6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模拟经颈前外侧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颈前外侧入路手术术中定位标志,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旨在提供解剖学依据,以期指导临床手术。方法:1.标本材料及标本制作:4例(8侧)经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湿性标本,材料由郑州卫校提供。为准确区分动脉、静脉,所有头颅湿性标本均在动脉系统内灌注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而在静脉系统内灌注混有蓝色染料的乳胶。2.解剖步骤:模拟经颈前外侧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操作路径从解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浅层(从切开皮肤到进入咽后间隙之前);(2)深层(从进入咽后间隙之后直至完全显露骨性结构之前);(3)骨、韧带及硬膜(从磨除寰椎前弓开始直至最后切开硬膜显露颅-颈交界腹侧区的解剖结构)。3.测量本入路定位标志与其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解剖数据。结果:1.浅层解剖:浅层结构包括从切开皮肤到进入咽后间隙之前的结构。该层次的重要解剖结构均位于各自的筋膜层中,利用这些解剖结构作为解剖标志可鉴别各筋膜层,并引导手术入路的进行。这些解剖结构包括:下颌下腺、二腹肌及肌腱、舌下神经和舌骨(图1,2)。其中手术需要经过处理的颈外动脉分支有枕动脉、面动脉、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术中为了准确区分各动脉可以以舌骨大角为定位标志或坐标点,在标本上测量颈总动脉分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到舌骨大角的距离。测量结果:颈总动脉分叉到舌骨大角尖端的垂直轴距离为9.7~11.4mm,水平轴距离为6.4~8.5mm;甲状腺上动脉到舌骨大角尖端的垂直轴距离为7.8~12.4mm,水平轴距离为2.5~4.7mm;舌动脉起始端到舌骨大角尖端的垂直轴距离为1.8~2.6mm,水平轴距离为2.7~4.1mm;舌动脉终点到舌骨大角尖端的垂直轴距离为4.6~5.9mm,水平轴距离为4.5~5.2mm。2.深层解剖结构:深层解剖结构包括进入咽后间隙之后直至完全显露骨性结构之前的结构,主要包含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两部分。当操作进入咽后间隙,严格在筋膜内进行,没有必要切断任何肌肉、血管和神经,并且始终在脂肪层中进行,是手术安全的保证。在颈前外侧入路中,颈1前结节是操作进入咽后间隙,判断上颈椎前表面中线的重要骨性标志。3.骨、韧带及硬膜:磨除寰椎前弓和齿状突后可以清楚地看见枕骨大孔前缘。而寰枢椎磨除的范围受双侧寰枢、寰枕关节,舌下神经管内口及椎动脉等解剖结构的限制。实验在寰椎水平上测得两侧颈前外侧沟的深度为2.5~3.1mm(左)和2.7~3.4mm(右),在枢椎水平上测得两侧颈前外侧沟的深度为2.1~3.0mm(左)和2.4~3.2mm(右)。在寰椎水平测得左右颈前外侧沟距离为17.5~21.5mm,在枢椎水平上为14.6~17.4mm。在寰椎水平上测得左右横突孔内缘间距为27.8~32.1mm,在枢椎水平上为19.7~24.3mm。可以认为以两侧颈前外侧沟为标志,两沟之间为颈椎手术前方入路安全区域。结论:经颈前外侧入路处理颅-颈交界腹侧区病变,可消除了传统经口-咽入路所存在的潜在感染。舌骨大角可作为经颈前外侧入路术中的重要标志,两侧颈前外侧沟之间范围可作为经颈前外侧入路手术的安全区域。经颈前外侧手术入路是一种处理颅-颈交界腹侧区病变的可行手术入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正文  9-25
  前言  9-10
  材料与方法  10-11
  结果  11-13
  讨论  13-18
  参考文献  18-20
  附图表  20-25
综述  25-32
  正文  25-30
  参考文献  30-32
个人简介  32-33
致谢  33

相似论文

  1. 四种气管插管方式在颈髓损伤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614
  2.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钛网植入侧块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687.3
  3.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R687.3
  4. 基于计算机颈椎辅助分析系统进行颈椎骨龄量化分期的初步探索,R783.5
  5. 项韧带骨化的X线表现及与颈椎退变关系的探讨,R681.55
  6. 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R687.3
  7.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时融合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并发症的研究,R687.3
  8. 牵引对退变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R681.55
  9.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687.3
  10. 自体髂骨植骨与钛网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作用的对比分析性研究,R687.3
  11. 颈椎前路手术中麻醉、体位变化对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R687.3
  12. 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在颈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R687.3
  13.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短期疗效比较研究与手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R687.3
  14. 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镇痛机制研究,R245
  15. 利用青少年颈椎定量化标准判断年龄的研究,R783.5
  16. 高级血管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R681.5
  17. 四川名老中医杨天鹏骨伤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运用杨派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R249
  18. 颈肩臂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R274.9
  19. 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分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R274.9
  20.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研究,R274.9
  21. 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测量及其对术式指导的研究,R68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颈部外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