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中新体”的发展看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的转型

作 者: 王昕
导 师: 林如鹏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中新体” “新华体” 对外传播 转型
分类号: G21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新闻社(中新社)是我国两家综合性通讯社之一。中国新闻社以民间通讯社形象对外从事舆论工作,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对外舆论机构。通过对外传播工作的长期经验的总结,中国新闻社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新社文风,其新闻稿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国际视角”与“亲和力”,“实、宽、短、快、活”则是“中新体”在新闻报道风格上的形象描述。“新华体”则是新华社建立的新闻文体,尤其是消息体例以简洁精练、层次清晰,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等优点成为我国新闻界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体式。但是人们对它的程式化颇有诟病,认为它把消息写作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劳动,记者变成了工匠。“中新体”与“新华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渊流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中新体”作为适应海外读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文体,结合中西方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当下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媒体文本形态。“新华体”体现了我国主流传媒的传统优势。但是由于“新华体”体系自身固有的传统限制,在国家当下对外传播工作中“新华体”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型与改革。因此,本文从中新社的历史中研究“中新体”的起源与发展,将其与“新华体”的发展与改革脉络并列研究,探究两种媒体文本性格的源流关系与改革进程,在特点、功能、报道风格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此为基础,分析“中新体”的语体风格对信息全球化下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的启示意义,为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转型与改革提供理论借鉴:①对外传播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视角;②坚持对外传播的“三贴近”规则;③提高传播艺术与话语能力。对外传播工作的转型与变革更多的应该是在新闻话语形式和媒体性格层面展开,用“无形的意见”说话,用目标受众接受的方式写作,用“中新体”式进行表达,将新闻话语革新为一种专业的对外传播话语的革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舆论传播格局中主动权和国家的软实力。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5.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6.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7.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8.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9.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0.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2.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4.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5.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6.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7.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18.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9. 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D625
  20. 新形势下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转型问题研究,D412.6
  21. 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63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