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的塑造

作 者: 肖红艳
导 师: 赵健彬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技术科学
关键词: 商业步行街 场所精神 地域特色文化 商业结构 活动 环境
分类号: TU984.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精髓是一种都市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一个交往场所,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反映着城市当代生活的面貌和特色,因此现代商业步行街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关于商业步行街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城市商业步行街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经验的不足导致目前国内部分商业步行街在设计中过分强调了其物质属性而精神属性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体现,而影响商业步行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就是场所精神,认真塑造其场所精神能够使我们与它进行情感交流更深刻体会到它的内涵,进而感受它特殊的气氛和特色的文化。同时说明商业步行街本身由特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来支撑,商业步行街作为一个场所只有通过其本身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表现出来它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表达出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样的场所才能够使人认可接纳,从而更具吸引力,永远保持着自己的魅力和无尽的生命力。本文以场所理论为主并辅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查找并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和论文,加上切实的实例调查工作,以现代商业步行街地域特色文化商业结构、人的活动以及实体要素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充分说明了各种要素对于场所精神塑造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是集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人们在这个场所能够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正是由于人的这种参与作用,商业步行街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场所,从而塑造出它特定的场所精神。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通过对太原市柳巷商业步行街的调查研究,对现代商业步行街的场所精神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同时通过分析得出现代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的塑造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即地域文化特色的丰富性设计、商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设计、环境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设计与管理以及借鉴性设计,并提出了一些展望,希望能为今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提供探索性的参考和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3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0-11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1-13
  1.2 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  13-14
    1.2.1 研究的对象  13
    1.2.2 研究的方法  13-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6
  1.4 论文的结构  16-18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18-30
  2.1 现代商业步行街  18-22
    2.1.1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简述  18-21
    2.1.2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分类  21
    2.1.3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特征  21-22
  2.2 场所理论  22-30
    2.2.1 场所  22-25
    2.2.2 场所精神  25-30
第三章 塑造现代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  30-53
  3.1 内在因素——地域特色文化  30-32
  3.2 动力因素——商业结构  32-33
  3.3 活力因素——人的活动  33-36
    3.3.1 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33-34
    3.3.2 商业步行街中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34-36
  3.4 外在因素——实体要素  36-52
    3.4.1 建筑与空间形态  36-40
    3.4.2 建筑立面  40-44
    3.4.3 街道铺装与家具  44-50
    3.4.4 其他构成要素分析  50-52
  3.5 小结  52-53
第四章 实例分析——太原市柳巷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塑造分析  53-79
  4.1 背景概况  53-55
  4.2 柳巷地域特色文化分析  55-59
  4.3 柳巷商业结构分析  59-65
  4.4 人的活动分析  65-68
  4.5 实体要素分析  68-75
    4.5.1 建筑与空间形态分析  68-69
    4.5.2 建筑立面分析  69-71
    4.5.3 街道铺装与家具分析  71-74
    4.5.4 柳巷的微气候、自然光影与风环境  74-75
    4.5.5 小结  75
  4.6 分析结果  75-7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9-81
参考文献  81-83
致谢  83-8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4

相似论文

  1.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2.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3.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4. 旧工业建筑场所重塑研究,TU984.114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8.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9. 基于过程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G434
  10.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11.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12.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13.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4.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15.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7.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8.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19. 新华集团在电站DCS行业营销策略研究,F274
  20.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2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