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禽流感H5、H9亚型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作 者: 林向华
导 师: 刘忠民;刘仲明
学 校: 广州医学院
专 业: 免疫学
关键词: 禽流感 压电石英晶体 免疫传感器 葡萄球菌A蛋白 戊二醛 自组装 抗体固定
分类号: R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禽类传染病。禽类感染病毒后,可表现为从无症状带毒到轻度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急性致死性疾病等多种形式。我国主要以H5、H9亚型感染居多。H5亚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迅速,病程短,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致死性,感染家禽的病死率常常达到100%。H9亚型致病性也较强,可引起禽类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和细菌感染。近年来禽流感发生的态势明显表现出发生频率加快,次数增多,范围扩大,反复发生,给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还可以突破种间障碍,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该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压电免疫传感器是把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石英谐振换能器对表面质量负载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传感器,是当前生物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血清学免疫方法相比,它具有仪器装备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无需标记、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野外检测等特点,目前已用于临床诊断、有害物检测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现有的禽流感检测技术耗时长、操作烦琐;国内外关于研制禽流感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报道并不多见,国内曾就禽流感抗原固定方法进行过研究。我们以禽流感各亚型相对应单克隆抗体作为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生物敏感材料,构建检测禽流感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将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具有理论与实际的意义。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抗体固定方法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条件和特性,筛选最佳方法,探索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禽流感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AT切型、直径5.0mm、双面镀金电极、基频为10MHz的压电石英晶体作为基体传感器,以禽流感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作为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生物敏感材料,用三种固定方法(戊二醛法、蛋白A法、巯基自组装法)固定抗体,构建禽流感压电免疫传感器。2.比较三种固定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法和条件。3.用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H5、H9亚型抗原,比较传感器的响应特性。4.对用戊二醛法构建的传感器进行重复性、线性范围及灵敏度、交叉反应、与鸡胚分离法对比的性能评价。结果: 1.戊二醛法: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的稀释度均为1:10时,可使压电免疫传感器达到最佳的抗体固定量,对H5和H9抗原溶液均有较好的响应特性。2.蛋白A法: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的稀释度均为1:5时可使压电免疫传感器达到最佳的抗体固定量,但此法若先固定抗体,则无法检测到抗原;如先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再与蛋白A结合,可以达到定性检测的效果。3.巯基自组装法: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的稀释度均为1:10时可使压电免疫传感器达到最佳的抗体固定量,但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对抗原的响应特性很低。4.抗体固定量比较:巯基自组装法的抗体固定量最大,戊二醛法与蛋白A法的抗体固定量相当。5.戊二醛法构建的H5抗体传感器检测H5抗原的CV为14%、线性范围为1:2~1:40,相关系数为0.9894,与H9抗原无交叉反应;H9抗体传感器检测H9抗原的CV为21%、线性范围为1:10~1:160,相关系数为0.9832,与H5抗原无交叉反应;与鸡胚分离法比较,总符合率为91.7%。结论:以禽流感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作为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生物敏感材料,采用戊二醛法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性能最佳,可对禽流感抗原进行快速检测。构建的禽流感H5、H9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均满足检测要求,具有快速检测禽流感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3-4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前言  8-12
材料与方法  12-21
结果  21-34
讨论  34-38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2
综述  42-56
致谢  56-57

相似论文

  1.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2.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3.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4.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A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5.3
  5. 禽流感H9N2灭活抗原饮水免疫对鸭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水平的影响,R392
  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7. 我国11株H5N2亚型AIV的基因特征及对禽的致病性研究,S852.65
  8. 阜阳市外环境与职业暴露人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R511.7
  9. 含吡唑啉发色团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O631.3
  10.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11.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12.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13. 半胱氨酸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自组装过程及应用研究,TB383.1
  14. DNA自组装模型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TP399-C8
  15. 偶氮苯液晶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光控研究,O631.3
  16.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17. 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传感器法的研究,R115
  18. LINK-N/RADA-16携带MSCs体内植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R687.3
  19. 基于APTES和蛋白A联合固定化技术的乙肝病毒免疫生物传感器敏感膜的制作研究,TP212.3
  20.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21.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纳米纤维表面的组装及其细胞活性评价,R318.0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