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源距碳氧比能谱测井综合解释方法研究

作 者: 温琴
导 师: 宋延杰;刘宪伟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双源距碳氧比能谱测井 硅钙比和岩性指示比曲线 泥质含量 近远源距俘获计数比曲线 孔隙度 电阻率测井 含油饱和度 动态评价
分类号: P631.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碳氧比能谱测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监测套管井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之一,它提供了丰富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综合评价剩余油的动态变化,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针对目前利用双源距碳氧比能谱测井信息解释地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方法很少,从而无法对缺少孔隙度测井信息的老井进行定量评价难题,通过理论分析与曲线对比,给出6种有效的泥质指示曲线,其中,硅钙比、岩性指示曲线与泥质含量曲线的对比效果最好,建立了6种确定泥质含量方法。基于中子的扩散理论和扩散方程、减速长度与孔隙度之间关系,以及伽马光子的吸收效应和吸收方程、地层密度与孔隙度之间关系,从理论上证明近远源距俘获计数比以及近远源距非弹计数比与孔隙度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经曲线对比,给出5种孔隙度指示曲线,其中,近远源距俘获计数比曲线与孔隙度曲线的相似性最好,并分别建立了5种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确定方法,给出了考虑井眼影响的双源距碳氧比测井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同时,建立了利用完井测井资料确定地层泥质含量、孔隙度、饱和度方法,给出了考虑井眼影响的双源距碳氧比测井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同时,建立了利用完井测井资料确定地层泥质含量、孔隙度、饱和度方法。实际资料解释对比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精度满足现场要求,效果很好。对比碳氧比能谱和完井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实现了剩余油动态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创新点摘要  6-9
前言  9-13
  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9-10
  2 双源距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现状  10-11
  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1-13
第一章 碳氧比能谱测井数据预处理  13-22
  1.1 寻氢、铁峰峰位方法  13-14
  1.2 地层谱漂移校正  14-15
  1.3 非弹谱生成  15-17
  1.4 曲线生成  17-20
    1.4.1 常规曲线生成原理  17-18
    1.4.2 CATO 曲线生成原理  18-19
    1.4.3 碳氢比曲线生成原理  19-20
  1.5 曲线滤波方法  20
  1.6 实例应用  20-22
第二章 地层泥质含量解释方法  22-33
  2.1 利用碳氧比测井信息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22-29
    2.1.1 地层泥质含量指示曲线对比  22-26
    2.1.2 地层泥质含量解释方法  26-29
  2.2 利用完井测井信息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29-33
第三章 地层孔隙度解释方法  33-54
  3.1 利用碳氧比测井信息确定地层孔隙度  33-50
    3.1.1 近远探测器俘获总计数比确定孔隙度的理论基础  33-38
    3.1.2 近远探测器非弹谱总计数比确定孔隙度的理论基础  38-42
    3.1.3 地层孔隙度指示曲线对比  42-46
    3.1.4 地层总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46-49
    3.1.5 地层有效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49-50
  3.2 利用完井测井信息确定地层孔隙度  50-54
    3.2.1 地层总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50-51
    3.2.2 地层有效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51-54
第四章 地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方法  54-77
  4.1 利用碳氧比测井信息确定地层含水饱和度  54-72
    4.1.1 碳氧比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54-61
    4.1.2 CATO 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61-62
    4.1.3 C/H 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62-72
  4.2 利用电阻率测井信息确定地层含水饱和度  72-77
第五章 剩余油动态评价与实例分析  77-84
  1.北 2-362-检 P25 井动态分析  77-80
  2.孤东 7-32-检 175 井动态分析  80-84
结论  84-85
发表文章目录  85-86
参考文献  86-88
致谢  88-89
详细摘要  89-98

相似论文

  1. 三种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动态评价,R725.6
  2.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研究,TU43
  3. 复杂制造环境下企业动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F272
  4.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机制研究,U415.1
  5.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S512.11
  6. 基于供应链中知识型核心企业的知识动态评价模型研究,F274
  7. 金属多孔材料液体渗透性能评价方法的实现与应用,TB383.4
  8. 基于web2.0的智能导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G434
  9. 珠江口盆地生物礁滩储层地震相分析与储层预测,P631.4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华庆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储层质量的影响,P618.13
  11. 川东北WBT构造生物礁储层预测,P618.13
  12. 涝渍对三个树种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S718.4
  13. 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F426.6;F276.6
  14. 复电阻率测井解释模型优化及应用,P631.811
  15. 在技工学校进行化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研究,H319
  16. 循环农业模式设计与动态评价研究,F323.22
  17. 基于可拓方法的股票投资分析,F830.91
  18. 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分析,X24
  19. 纤维微热管制造工艺及其传热性能研究,TK124
  20. 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G420
  2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有效储层成因及评价,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 > 地下地球物理勘探 > 测量成果的整理、解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