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有效储层成因及评价

作 者: 马松华
导 师: 田景春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沉积学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沉积体系 成岩作用 有效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东南部,是济阳坳陷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凹陷,对其有效储层的界定对进一步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钻井岩芯的精细描述、大量的岩石薄片鉴定及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资料的分析,结合测井、岩芯孔渗分析数据,对研究区沉积体系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主要储集砂体的沉积类型包括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2)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主要为近源粗碎屑沉积,因此,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总体上,研究区岩石的刚性稳定组分含量一般低于塑性不稳定组分含量,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3)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演化程度较高,由于沙三、沙四段地层埋藏较深,其成岩作用较强。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骨架颗粒及胶结物均有被溶蚀现象,以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最为明显。因此,尽管目的层原生孔隙大多不发育,孔隙度一般不超过5%,但次生孔隙相对比较发育,这是深部层序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4)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在10~25%,平均为15.63%;渗透率值分布范围变化较大,为0.01~1000×10-3μm2,主要分布在1~100×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0.23×10-3μm2。(5)有效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组成、沉积环境、成岩演化以及构造裂缝。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层位或不同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的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1章 绪论  9-16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9-12
    1.1.1 沉积相研究进展  9-10
    1.1.2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10-11
    1.1.3 储层研究进展  11-12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13
    1.2.1 研究区范围  12
    1.2.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内容  13-14
  1.4 技术路线  14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15
  1.6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5-16
第2章 地质背景  16-22
  2.1 区域构造  16-19
  2.2 地层特征  19-22
    2.2.1 沙三段(Es3)地层特征  20-21
    2.2.2 沙四段(Es4)地层特征  21-22
第3章 沉积体系  22-30
  3.1 沉积体系划分标志  22-23
    3.1.1 沉积岩石学标志  22
    3.1.2 测井相标志  22
    3.1.3 地震相标志  22-23
  3.2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23-30
    3.2.1 冲积扇  24-26
    3.2.2 扇三角洲  26-27
    3.2.3 近岸水下扇  27-29
    3.2.4 浊积扇  29-30
第4章 储层特征  30-38
  4.1 单井储层物质组成特征  30-31
  4.2 储层物质组成特征  31-35
  4.3 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35-38
第5章 有效储层下限及控制因素  38-64
  5.1 求取有效储层下限的方法  38-39
  5.2 不同埋深有效储层下限特征  39-46
    5.2.1 北部陡坡带沙 3-沙 4 段储层下限总体特征  39-41
    5.2.2 北部陡坡带沙四段储层下限特征  41-43
    5.2.3 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储层下限特征  43-44
    5.2.4 北部陡坡带沙三中亚段储层下限特征  44-45
    5.2.5 北部陡坡带沙三上亚段储层下限特征  45-46
    5.2.6 北部陡坡带有效储层测井曲线特征  46
  5.3 不同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特征  46-59
    5.3.1 冲积扇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  48-50
    5.3.2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  50-53
    5.3.3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  53-56
    5.3.4 浊积扇沉积体系有效储层下限  56-59
  5.4 有效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59-64
    5.4.1 沉积环境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60-62
    5.4.2 物质成分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62
    5.4.3 成岩演化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62-63
    5.4.4 油源条件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63
    5.4.5 构造裂缝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63-64
第6章 有效储层评价  64-69
  6.1 有效储层研究思路  64-65
  6.2 有效储层研究方法  65
  6.3 沙三、沙四段有效储层下限评价  65-69
    6.3.1 沙四上亚段有效储层下限评价  65
    6.3.2 沙三下亚段有效储层下限评价  65-66
    6.3.3 沙三中亚段有效储层下限评价  66-67
    6.3.4 沙三上亚段有效储层下限评价  67-69
结论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6

相似论文

  1.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4. 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耦合模型,O357.3
  5.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6. 松质骨微结构的图像分析与特性研究,R318.08
  7. 裂隙—孔隙介质细观渗流机理研究,P618.13
  8. 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TD713
  9. 玄武岩增强体的渗透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与VARTM成型工艺监测技术研究,TB33
  10. 改性TiO_2微球—高分子杂化膜及其质子传导和阻醇性能研究,TM911.4
  11.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S512.11
  12.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P618.13
  13. 贵州紫云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微相特征和成岩作用研究,P588.248
  14. 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P618.13
  15. 超低渗透率测量系统的测试标定及初步实验结果,P618.13
  16.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P618.11
  17. 东营凹陷盐22块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18.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19. 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20. 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