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

作 者: 郝永丽
导 师: 付冬梅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民事证据开示 民事证据交换 民事审前程序
分类号: D92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证据开示制度起源于英美,我国《证据规定》构建的中国证据交换制度与英美证据开示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证据交换制度存在证据交换操作规则不够完善和缺乏可行的机构设置模式的缺陷,我国民事证据交换与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比较,其设置类似于美国的自动开示程序,是“掐头去尾”的证据交换程序设置,是法官主导的证据交换,当事人取证权利具有局限性,借鉴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需要,是完善民事审前程序的需要。我国转型中的诉讼文化不排斥对证据开示制度的引入,我国发展中的法律职业群体会逐渐适应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要求。应从转换基本指导思想入手,改进收集证据的具体程序设置方面完善我国的证据交换程序。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综合分析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第一部分是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概述。此部分简要论述民事证据开示的含义、价值取向和功能,总结英美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主要内容,对英美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从积极效果与负面效果进行评析,为以后部分的内容垒实基础。第二部分是我国民事证据交换的内容与缺陷。本部分对《证据规定》涉及的我国民事证据交换的主要内容从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证据交换的时间、证据交换主持人员与操作规程、证据交换的次数限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存在的认识上的缺陷和法律意识的匮乏、粗疏的法律规定使庭前证据交换无章可循、举证时限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答辩制度不健全等主要不足。第三部分是我国民事证据交换与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比较。本部分对我国民事证据交换与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进行比较,总结出我国的证据交换程序具有设置类似于美国的自动开示程序,是“掐头去尾”的证据交换程序设置,是法官主导的证据交换,当事人取证权利具有局限性的特征。第四部分分析我国借鉴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部分从借鉴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需要,是完善民事审前程序的需要,我国转型中的诉讼文化不排斥对证据开示制度的引入,我国发展中的法律职业群体会逐渐适应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要求四个方面阐释我国借鉴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部分是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构想。本部分从转换基本指导思想入手,改进收集证据的具体程序设置如调查令程序的合法化、构建当事人直接取证的程序设置、明确证据交换的范围、明确机构设置、操作规程和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证据交换程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引言  11-13
一、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概述  13-22
  (一) 民事证据开示的含义、价值取向和功能  13-17
    1. 民事证据开示的含义  13-14
    2. 民事证据开示的价值取向  14-16
    3. 民事证据开示的功能  16-17
  (二) 英美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主要内容  17-19
    1. 自动开示的范围与程序  17
    2. 请求-回应式证据开示的范围  17-18
    3. 保护令  18
    4. 证据开示的时间选择和次序  18
    5. 证据开示信息的增补  18
    6. 当事人会议  18
    7. 证据开示方式  18-19
  (三) 对英美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评析  19-22
    1. 证据开示制度值得肯定的方面  19-20
    2. 证据开示制度运行中的负面效果  20-22
二、我国民事证据交换的内容与缺陷  22-27
  (一) 我国民事证据交换的主要内容  22-24
    1. 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  22-23
    2. 证据交换的时间  23
    3. 证据交换主持人员与操作规程  23-24
    4. 证据交换的次数限制  24
  (二) 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存在的主要缺陷  24-27
    1. 认识上的缺陷和法律意识的匮乏  24
    2. 粗疏的法律规定使庭前证据交换无章可循  24-25
    3. 举证时限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5
    4. 答辩制度不健全  25-27
三、我国民事证据交换与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比较  27-30
  (一) 我国的证据交换程序设置类似于美国的自动开示程序  27-28
  (二) “掐头去尾”的证据交换程序设置  28
  (三) 法官主导的证据交换与当事人取证权利的局限  28-30
四、我国借鉴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0-34
  (一) 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  30-31
    1. 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需要  30-31
    2. 完善民事审前程序的需要  31
  (二) 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  31-34
    1. 我国转型中的诉讼文化不排斥对证据开示制度的引入  31-33
    2. 我国发展中的法律职业群体会逐渐适应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要求  33-34
五、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构想  34-41
  (一) 转换基本指导思想  34
  (二) 改进收集证据的具体程序设置  34-39
    1. 调查令程序的合法化  35-36
    2. 构建当事人直接取证的程序设置  36-38
    3. 明确证据交换的范围  38
    4. 明确机构设置、操作规程  38-39
  (三) 完善配套制度  39-41
    1. 规定答辩失权制度  39
    2. 确认证据失权制度  39-40
    3. 确立审前会议制度  40-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925.1
  2. 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925.1
  3. 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915.2
  4. 论民事审前程序中的争点整理制度,D925.1
  5. 论法院调解在民事审前程序中的构建,D925.14
  6. 和谐司法理念下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D925.1
  7. 证据失权及其救济机制研究,D925.13
  8. 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D925.1
  9. 民事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925.13
  10.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925.1
  11.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模式研究,D925.1
  12.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D925.1
  13.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925.13
  14. 民事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925.13
  15. 我国海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问题研究,D925.13
  16. 论民事诉讼证据开示,D925.13
  17.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925.13
  18.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925.13
  19. 论民事诉讼中的单位作证,D925.13
  20. 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D925.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