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作 者: 李治国
导 师: 戴开尧
学 校: 湖南科技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基本功能 民族主义理论形态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族主义从性质上看,属于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是指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本民族至高无上的忠诚与热爱,是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在这种理论和政策的指导或影响下的追求、维护本民族生存和发展权益的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我们可以把民族主义概念看作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是,由于民族主义的诸表现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又可以把民族主义看成两大对立的体系:即极端民族主义(或非理性民族主义)和理性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中常常会导致民族问题、民族矛盾甚至民族仇恨,对历史的发展起消极作用;理性民族主义则是民族和解、民族融合的黏合剂,对历史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要中间政治团体、学术流派的民族主义思想。如国家主义派的政治民族主义、乡村建设派文化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派的政治主张等;二是蒋介石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色彩,由于它把政党的利益临驾于民族国家之上,其民族主义思想也体现了集爱国进步性、政治专制性、文化保守性、经济垄断性于一身的特征;三是以民族爱国主义为根本立场,把民族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理论相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谋求民族解放和国家民主富强的政治、经济、文化诉求。正确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对我们进一步客观、公正地认识该历史时期各政治团体、学术流派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对于我们在今天全球化趋势下,正确对待民族主义问题有如下几点启示:一是正确把握民族主义的基本功能,充分认识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二是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高扬爱国主义主题;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厘清笼罩在民族主义思想上的迷雾;四是克服非理性民族主义,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导言  10-16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1-12
  1.4 对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2-16
第二章 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起源与勃兴  16-27
  2.1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起源  16-20
    2.1.1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  16-18
    2.1.2 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整合与重构  18-20
  2.2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三次高潮  20-27
    2.2.1 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1931.9-1935.11)  22-23
    2.2.2 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1935.12-1937.6)  23-25
    2.2.3 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三次高潮(1937.7-1945.8)  25-27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观点及评价  27-57
  3.1 主要中间政治团体和学术流派的民族主义思想  27-40
    3.1.1 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政治民族主义表达及抗日主张  27-30
    3.1.2 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建设派的主张及其文化民族主义表达  30-31
    3.1.3 自由主义派的民族主义思想表达  31-34
    3.1.4 全盘西化派的民族虚无主义主张  34-36
    3.1.5 抗日战争时期投降派的民族投降理论  36-37
    3.1.6 史学学术群体的抗日主张及其民族主义思想表达  37-40
  3.2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思想  40-47
    3.2.1 国民党抗战主张中的爱国进步性  40-42
    3.2.2 以政治专制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民族主义  42-44
    3.2.3 以思想专制、保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民族主义  44-46
    3.2.4 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民族主义  46-47
  3.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  47-57
    3.3.1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爱国主义完美结合  47-49
    3.3.2 拓宽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49-50
    3.3.3 开创了一条独创式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  50-51
    3.3.4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崭新的民族国家形式的政治诉求  51-53
    3.3.5 提出了“耕者有其田”、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主张  53-54
    3.3.6 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54-57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的几点启示  57-67
  4.1 正确把握民族主义的基本功能,充分认识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57-58
  4.2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高扬爱国主义主题  58-61
  4.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厘清笼革在民族主义思想上的迷雾  61-63
  4.4 克服非理性民族主义,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63-67
参考文献  67-69
发表文章  69-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2. 马丁·布伯锡安主义研究,D09
  3. 转移视线战争的困境,D50
  4. 刘师培与章太炎“中国人种西来说”再探,K25
  5. 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研究,K265.9
  6.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D922.22
  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G776
  9. 5W模式下的重庆本土媒介研究,G219.29
  1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11. 清末《东方杂志》民族主义思想研究,K252
  12. 抗日战争前后国民政府对甘肃农业的开发与扶持,K265
  13. 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的曲折发展研究,K265
  14.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物价问题探析,K265
  15.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传承,G649.2
  16. 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7. 盟国通过西北地区的对华军事援助,K265
  18. 来自加勒比的普世情怀,I561
  19.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理性民族主义探究,D820
  20. 对抗日战争期间“破锋八刀”的研究,G852.22
  21. 民族主义和欧洲一体化关系的过程性考察,K50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