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色谱手性拆分及其手性识别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作 者: 肖科科
导 师: 施介华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手性固定相 手性识别机理 环糊精 冠醚 熵焓补偿关系 分子模拟 PM3 定量结构—对映体保留关系
分类号: O65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应用色谱法和分子模型法相结合研究手性固定相的识别机理,即采用熵焓补偿原理、分子模拟计算和QSERR方法,从分子水平上阐述手性识别的本质,了解手性识别作用在固定相上的部位及其作用力等。采用气相色谱法在Cyclodex B手性柱上拆分扁桃酸甲酯、α-氯代丙酰替苯胺和α-氯丙酸酯对映异构体,考察了柱温对分离效果影响;通过对映异构体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和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对映异构体在Cyclodex B柱上的分离过程是一个焓驱动过程并存在着焓熵补偿关系。首次采用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成功的模拟研究了天然的β-环糊精和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主客相互作用,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形成缔合物;(S)-ECPA插入β-CD空腔内形成包结物。而且,(S)-ECPA—β-CD的结合稳定能低于(R)-ECPA—β-CD。在(R/S)-ECPA—β-CD结合物中,(R/S)-E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则ECPA与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ECPA与β-CD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首次采用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研究了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甲酯((R/S)-ECPA)与全甲基-β-环糊(PMBCD)的手性识别过程。结果表明,(R/S)-M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在(R/S)-MCPA—β-CD结合物中,(R/S)-M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则MCPA与PMB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MCPA与PMBCD结合形成的氢键作用模式相关。而且,通过比较作用能之差(ΔE)以预示手性分离色谱流出顺序,其结果与气相色谱实验结果一致。运用量子化学中的Hartree-Fock程序(6-31G基组)方法计算质子化α-氨基酸溶质的分子结构参数,借助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α-氨基酸光学异构体在冠醚手性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与其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对映异构体保留(QSERR)模型。结果表明,α-氨基酸光学异构体的保留因子与溶质的分子结构描述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在QSERR模型中,采用的结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所建立的QSERR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同时,通过QSERR模型探讨了这种冠醚固定相可能的色谱保留和手性识别机理。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2
第一章 概述  12-38
  1.1 前言  12-13
  1.2 色谱法拆分对映体的原理及特点  13-18
  1.3 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发展概况  18-19
  1.4 环糊精及衍生物固定相研究现状  19-24
    1.4.1 环糊精的结构与特征  20-21
    1.4.2 环糊精衍生物在手性色谱固定相中的应用  21-24
  1.5 环糊精固定相的分离机理研究现状  24-27
    1.5.1 影响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对映体分离的各种因素  24-25
    1.5.2 环糊精固定相拆分机理的研究现状  25-27
  1.6 手性冠醚固定相  27-28
  1.7 分子模型在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上的应用  28-34
    1.7.1 统计拟合(QSERRs)方法  28-30
    1.7.2 应用理论方法  30-31
    1.7.3 分子模型法在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31-34
  1.8 手性识别过程中的超热力学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34-36
  1.9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36-38
第二章 扁桃酸甲酯及α-氯代丙酰替苯胺对映体的分离研究  38-45
  2.1 前言  38-39
  2.2 实验部分  39
    2.2.1 试剂和仪器  39
    2.2.2 样品的配制  39
    2.2.3 色谱分离条件  39
  2.3 结果与讨论  39-43
    2.3.1 柱温对色谱行为的影响  39-41
    2.3.2 对映体拆分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41-43
    2.3.3 手性识别机理探讨  43
  2.4 本章小结  43-45
第三章 α-氯丙酸酯对映异构体的分离研究  45-53
  3.1 前言  45-46
  3.2 实验部分  46
    3.2.1 试剂和仪器  46
    3.2.2 α-氯代丙酸酯的制备  46
    3.2.3 色谱分离条件  46
  3.3 结果与讨论  46-52
    3.3.1 α-氯丙酸酯的结构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  46-47
    3.3.2 柱温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  47-48
    3.3.3 对映体拆分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48-50
    3.3.4 手性识别机理的探讨  50-52
  3.4 本章小结  52-53
第四章 α-氯丙酸乙酯对映体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53-61
  4.1 前言  53-54
  4.2 计算模型和方法  54-55
    4.2.1 模型的建立  54-55
    4.2.2 结合能的定义  55
  4.3 结果与讨论  55-60
    4.3.1 PM3方法模拟ECPA与β-CD包结过程  55-59
    4.3.2 主客体之间的包合稳定能和包合作用能  59-60
  4.4 本章小结  60-61
第五章 α-氯丙酸甲酯与全甲基-β-环糊精的手性识别的研究  61-70
  5.1 前言  61-62
  5.2 实验部分  62-63
    5.2.1 模型的建立  62-63
    5.2.2 结合能的定义  63
  5.3 结果与讨论  63-69
    5.3.1 PM3方法模拟MCPA与PMBCD包结过程  63-69
  5.4 本章小结  69-70
第六章 α-氨基酸在冠醚手性固定相上色谱保留模型的研究  70-76
  6.1 前言  70-71
  6.2 实验部分  71-72
    6.2.1 数据来源  71-72
    6.2.2 溶质分子描述参数的计算及QSERR模型建立  72
  6.3 结果与讨论  72-75
    6.3.1 QSERR模型的建立  72-74
    6.3.2 手性识别机理的探讨  74-75
    6.3.3 保留值的预测  75
  6.4 本章小结  75-76
参考文献  76-8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己发表的论文:  88-89
致谢  89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4. 多聚糖PC类衍生物CSPs的合成及手性分离能力的研究,TQ460.1
  5.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R943
  6.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7.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8. 二茂铁手性键和硅胶固定相中间体的合成研究,O627.81
  9. 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研究,TQ460.1
  10. 光谱法和分子模拟研究氯霉素—环糊精包合作用,TQ461
  11. 氨基膦酸酯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研究,R96
  12. 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O621.25
  13.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全甲基-β-环糊精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O636.1
  14. 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15. 新型环糊精功能超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41.3
  16.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17. 超高压下制备熊果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TQ461
  18. 涤纶离子交换织物的制备及其吸附理论与性能的研究,TS156
  19. 1.tmTNF-α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制 2.TNF-α保守序列突变体的构建及改构TNFRBP三聚体化研究,R587.1
  20. 分子模拟预测新型有机框架材料的储氢性能,TB34
  21. 使用ReaxFF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酸性ZSM-5型沸石催化下的甲醇制烯烃过程,TQ203.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色谱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