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

作 者: 曾建
导 师: 任勇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环糊精 构型 生物利用度 制剂
分类号: R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利用环糊精超分子技术改进依达拉奉的理化性质,为研制新型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相溶解度法考察依达拉奉与环糊精包合的可能性,测定包合常数;研磨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β-CD和HP-β-CD、SBE-β-CD包合物;热分析(DTA、TGA和DSC)及谱学分析(XRD和NMR)验证包合物的存在及包合部位;光度法测定包合后依达拉奉的溶解度及理化稳定性;HPLC法检测包合前后依达拉奉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研制环糊精包合片剂和冻干粉针剂,光谱法检测自制和市售制剂溶血率。[结果]:依达拉奉与环糊精包合后能量下降明显,包合常数Ka为146 M-1-4285 M-1,可形成稳定包合物,热分析及XRD结果验证了包合物的存在,NMR光谱1H-1H ROESY)显示存在苯环先进入和杂环先进入两种包合方式;同时表明依达拉奉在水溶液中具有两种构型,包合能显著提高酮式构型的含量;包合技术增加了依达拉奉溶解度,提高了理化稳定性;口服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显示:经β-CD、HP-β-CD和SBE-β-CD包合后,依达拉奉的最大血药浓度、AUC和半衰期(T1/2)分别提高了6.0-8.0倍,9.8~11.3倍和1.7-2.2倍;溶血实验结果显示:自制制剂的溶血率显著降低,仅为市售制剂的1/8~1/3。[结论]:环糊精能显著改善依达拉奉的理化性质,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制剂毒副作用;利用超分子技术开发依达拉奉制剂具有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Abstract  7-9第一章 概述  9-24  一、依达拉奉的研究现状  9-11    1. 基本情况  9    2. 药理作用  9-10    3. 产品现状  10-11  二、环糊精的研究现状  11-24    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12-14      1.1. 亲水性衍生物  12-13      1.2. 疏水性衍生物  13      1.3. 离子化衍生物  13      1.4. 两亲性衍生物  13-14    2. 包合作用研究方法  14-18      2.1. 包合常数测定方法  14-16        2.1.1. 相溶解度法  14-15        2.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5        2.1.3. 荧光法  15-16        2.1.4. 核磁共振滴定法  16      2.2. 包合比的测定  16-18        2.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6-17        2.2.2. 荧光法  17        2.2.3. 相溶解度法  17-18        2.2.4. 差示扫描量热法  18      2.3. 环糊精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8    3. 环糊精/药物超分子研究  18-22      3.1. 包合物制备  18-20        3.1.1. 沉淀法和共沉淀法  19        3.1.2. 研磨法  19        3.1.3. 冷冻干燥法  19        3.1.4. 喷雾干燥法  19-20        3.1.5. 液-液法或气-液法  20        3.1.6. 酸碱法  20      3.2. 包合物的鉴定  20-22        3.2.1. 热分析法  20-21        3.2.2. X-衍射法  21        3.2.3. 红外光谱法  21        3.2.4. 核磁共振光谱法  21        3.2.5. 圆二色谱法  21-22    4. 环糊精包合应用实例  22-24第二章 设计思想与技术路线  24-26  一、设计思想  24  二、技术路线  24-26第三章 实验部分  26-32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  26  二、包合的可能性研究  26-27    1. 计算机分子模拟与计算  26    2. 包合常数测定  26-27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6-27      2.2. 相溶解度法  27  三、包合可行性研究  27-28    1. 包合物的制备  27      1.1. 研磨法  27      1.2 冷冻干燥法  27    2. 包合物的鉴定  27-28      2.1. 热分析法  27-28      2.2. X-衍射光谱  28      2.3. NMR测定  28    3. 溶解度研究  28      3.1. 检测波长选择  28      3.2. 标准曲线制备  28      3.3. 溶解度测定  28  四、包合后研究  28-32    1. 稳定性研究  28-29      1.1. 液相条件  28-29      1.2. 稳定性检测  29    2. 生物利用度研究  29-30      2.1. 受试药物  29      2.2. 动物条件  29      2.3. 实验方法与剂量  29-30    3. 制剂研究  30      3.1. 口服制剂  30      3.2. 冻干粉针剂  30    4. 溶血率检测  30-32      4.1. 血细胞的配制  31      4.2. 溶血实验  31-32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50  一、包合的可能性研究结果  32-35    1. 计算机分子模拟与计算  32-33    2. 包合常数测定  33-35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3-34      2.2. 相溶解度法  34-35  二、包合可行性研究  35-42    1. 包合物的鉴定  35-42      1.1. 热分析法  35-36      1.2. X-衍射光谱  36-37      1.3. NMR测定  37-42    2. 溶解度研究  42  三、包合后研究  42-50    1. 稳定性研究  42-44    2. 生物利用度研究  44-46    3. 制剂研究  46-49      3.1. 口服制剂  46-47        3.1.1. 包合物含量检测  46        3.1.2. 制剂处方  46-47        3.1.3. 溶出度研究  47      3.2. 冻干粉针剂  47-49        3.2.1. 包合物含量检测  47-48        3.2.2. 制剂检测  48-49    4. 溶血率检测  49-50第五章 小结  50-51参考文献  51-56科研成果及活动  56-57致谢  57-58附图  58-62

相似论文

  1.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2.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4. 西藏地区燕麦秸秆与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的研究,S816.53
  5.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6.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7. 犬代偿肾构型、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研究,S858.292
  8.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9. 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657.51
  10.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R632.1
  11. Edaravone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R965
  12. 依达拉奉、拉米呋啶、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开发研究,TQ463.5
  13. 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研究,TQ460.1
  14. 复方防风颗粒制备工艺及制剂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5. 光谱法和分子模拟研究氯霉素—环糊精包合作用,TQ461
  16. 鳄梨Persea americana所含的长链烯三醇的全合成及绝对构型确定,O621.3
  17. 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O621.25
  18.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全甲基-β-环糊精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O636.1
  19. 类药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理论预测研究,R914
  20. 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制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