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作 者: 李瑞保
导 师: 裴先治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南大巴山 逆冲推覆构造 碎屑锆石 沉积物源 构造演化
分类号: P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大巴山构造带位于上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交接部位,西与米仓山为邻,东与川东高陡构造带相连,宏观上为一整体向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该构造带是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复合产物。两期运动造就了南大巴山现今富有特色的弧形构造体系,也形成了类型特殊的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通过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地球物理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现今构造按照“横向分带、纵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的思路进行构造剖析,并利用锆石年代学资料对大巴山前陆盆地进行物源示踪,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其构造演化及盆山物质耦合关系。至此,取得了以下进展和初步认识:1.在岩石地层方面,重点比对扬子北缘和高川盆地两类不同二叠系沉积,发现扬子北缘二叠系总体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而高川盆地二叠系郭家垭组为一套黑色岩系。结合区域构造分析,郭家垭组是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之间裂谷—有限洋盆的一部分被残留下来,是在区域拉张背景之下形成的,与峨眉山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所表征的拉张构造背景相吻合。2.通过对研究区地表地质构造的详细路线调查,对重点区段辅以大比例尺面积填图,基本查清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现今构造基本特征。根据构造样式及变形组合对南大巴山进行“横向分带、纵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研究,横向上分为叠瓦冲断带、冲断褶皱带、逆冲推覆扩展变形带和低缓褶皱带,纵向上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垂向上根据区域滑脱面及地球物理资料分为上、中和下三大构造层。从南大巴山根带到前陆盆地方向,变形强度渐弱,褶皱形态逐渐开阔,地表出露地层时代愈新,滑脱层由北向南逐层抬升直至三叠纪膏盐岩。地表构造样式以箱状褶皱、紧闭褶皱、扇状褶皱和隔档式褶皱为主。3.认为米仓山东段与大巴山西段构造交接区发育两期褶皱,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对西乡县司上叠加褶皱研究,确定近东西向—北东东向褶皱形成在先,近南北向—北北西向褶皱形成在后。结合区域不整合事件及前人年代学资料,表明这两期褶皱均形成于J3-K1,其中近东西向褶皱形成时代相对南北向褶皱形成时代稍早。4.通过对大巴山陆内前陆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与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发现碎屑锆石年龄与秦岭—大巴地区地质体年龄相似,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大巴山前陆盆地的碎屑沉积物主要为源自秦岭造山带中生代中晚期陆内造山岩浆活动的产物(213 Ma~283Ma;163 Ma~274Ma)、北秦岭(312 Ma~448Ma;404Ma)、南秦岭(694 Ma~710Ma;712Ma)、秦岭(1430 Ma~1988 Ma;1742 Ma~1972 Ma)、秦岭造山带基底(2133 Ma~2708 Ma;2116 Ma~2594 Ma、3025 Ma~3140 Ma)。研究显示,前陆盆地与秦岭—大巴造山带具有物质上的沟通关系,从物源角度可以说明两构造单元具物质上的耦合关系。5.恢复南大巴山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序列:①受早期华南华北两大板块印支期碰撞造山影响,南大巴山地区已被波及,造成城口坪坝三叠系须家河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下三叠统之上,此时,城口、坪坝断裂可能形成并活动,但此次活动并未使南大巴山发生广泛的褶皱变形;②燕山期扬子地块向秦岭之下的大型陆内俯冲导致北大巴山地区瓦房店中下侏罗统被逆冲掩覆,南大巴山地区再次被连带卷入到此次变形中,造成南大巴山地区褶皱变形,褶皱系统及逆冲断裂系统相继形成,并可能叠加有右行走滑;③晚白垩纪以来,在喜山运动影响之下整体抬升剥蚀,终成今日之面貌。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2
  1.1 选题依据  12-13
  1.2 研究现状  13-19
    1.2.1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18
    1.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18-19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9-20
  1.4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20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20-22
第二章 南大巴山及邻区区域地质概况  22-45
  2.1 区域构造格架  22-26
    2.1.1 秦岭造山带  23-24
    2.1.2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  24-25
    2.1.3 川东高陡构造带  25
    2.1.4 米仓山构造带  25-26
  2.2 研究区地层序列及岩相古地理概述  26-39
    2.2.1 基底概述  26-28
    2.2.2 沉积盖层及其沉积环境  28-39
  2.3 研究区扬子北缘和高川盆地两类二叠系对比及地质意义  39-45
    2.3.1 扬子北缘(镇巴地区)二叠系和高川盆地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  39-42
    2.3.2 两类二叠系沉积相对比分析  42-43
    2.3.3 沉积—构造背景探讨  43-45
第三章 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现今构造变形特征  45-70
  3.1 横向分带性  47-53
    3.1.1 叠瓦冲断带  47-50
    3.1.2 冲断褶皱带  50-52
    3.1.3 逆冲推覆扩展变形带(前锋带)  52-53
    3.1.4 盆地低缓构造带  53
  3.2 纵向分段性  53-56
    3.2.1 西段  54-55
    3.2.2 中段  55-56
    3.2.3 东段  56
  3.3 垂向分层性  56-59
  3.4 研究区基本构造样式  59-70
    3.4.1 褶皱几何形态  60-64
    3.4.2 逆冲断层系统  64-70
第四章 南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系统交接转换关系  70-78
  4.1 概述  70-72
  4.2 构造交接区变形构造组合研究  72-75
  4.3 构造变形序列、时代研究  75-78
第五章 南大巴山构造演化及盆山关系分析  78-94
  5.1 盆山关系分析  78-90
    5.1.1 概述  78-79
    5.1.2 大巴山前陆盆地物源研究  79-90
  5.2 南大巴山构造演化  90-94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94-96
  6.1 主要结论  94-95
  6.2 存在问题  95-96
参考文献  96-105
附表一  105-109
附表二  109-112
图版说明及图版  112-118
已发表文章清单  118-119
致谢  119

相似论文

  1.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2.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P618.13
  5. 济阳坳陷孔店组转型期构造演化对原型盆地的控制影响研究,P542.3
  6. 祁东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TD713
  7. 明水—绥化地区地震质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P631.44
  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88.14
  9.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10. 西天山伊宁地层小区阿克沙克组研究,P535
  11.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P619.14
  12. 新疆沙瓦布齐地区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P619.14
  13. 绿水洞矿井瓦斯赋存构造控制与瓦斯预测,P618.11
  14.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P597
  15. 海拉尔盆地贝中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研究,P618.13
  16. 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588.3
  17. 大别山南缘的构造变形研究,P542.2
  18. 陶二井田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TD712
  19.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TD712
  20. 鹤壁三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突出危险性预测,TD712
  21. 峰峰矿区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TD71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