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是茶非茶

作 者: 范丽丽
导 师: 杨筑慧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普洱茶 文化重构 象征符号
分类号: TS9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普洱茶是历史上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越陈越香”,具有饮藏兼备的双重特性,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历史上,普洱茶畅销西藏、西北、内蒙和东南亚各地,深为我国边疆高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所喜爱。清代以来该茶多在普洱府生产、加工和集散贸易,因此得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技术的发展,物质的愈加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在不断改变,高脂、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取量在增加;交通工具多以车代步,活动非常有限;工作多办公自动化,整天对着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电脑辐射、肠胃病等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人们对纯天然有机食品及饮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在国外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茶”的普洱茶,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地都在寻求商机的大背景下,普洱茶因其原料来自云南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之中的老茶树,具有原生态的特色。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具有暖胃、助消化等功效,很快吸引了与其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关注。为了做大做强普洱茶,许多地方掀起了挖掘重构普洱茶文化、用文化包装普洱茶的高潮。在众多利益主体的操弄争夺之下,普洱茶完全“变味”,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了,而成了高回报的投资品和灵丹妙药的象征符号。从普洱茶符号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和社会文化场景里,不同的利益主体是如何将一种普普通通的饮品操弄成地方标志、文化品牌、能喝的“古董”以及万能保健品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普洱茶相关研究的梳理及本文所运用的民族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笔者从普洱茶辉煌的历史入手,论述了普洱茶盛极一时的历史及近代的衰落过程。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一些民族至今还流传着“孔明兴茶”的传说。普洱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是在明朝。普洱茶的兴盛与藏区对普洱茶的需求密不可分。古书云:“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普洱茶的生产和流通,把其作为“治边”的工具。清朝时期,因为清王朝统治者来自关外,多食肉,普洱茶很快得到他们的赏识,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普洱茶贸易受到阻碍,茶农外迁,茶山衰落,普洱茶的发展一落千丈。虽然民国时期普洱茶产业有所发展,但是,随着日军的入侵,短暂的繁荣很快破灭,普洱茶茶山几乎荒芜。第二章主要阐述普洱茶的再发现及其文化重构。建国后,普洱茶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大量出口,并得到海内外许多人士的认可,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健康品质,普洱茶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与普洱茶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看到了商机,掀起了挖掘重构普洱茶文化的高潮。普洱茶的功能特性、医药价值、茶马古道、少数民族的茶风茶俗等文化逐步被挖掘出来,并被媒介大肆渲染。针对普洱茶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各个利益主体又开始用各种文化来包装普洱茶,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用茶马古道包装普洱茶。此外,与普洱茶相关的民族文化、名著、名人等也充分的被用来包装普洱茶。经过一系列的包装活动,普洱茶的文化内涵日渐丰厚。第三章普洱茶本来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茶饮料,可是在现代重视健康的背景下,却被相关的利益主体操弄成万能保健品和高回报投资品的符号。在普洱茶符号化的过程中,充满了利益主体之间对普洱茶这一符号的争夺。斗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是西双版纳还是普洱;二是哪些区域是真正生产普洱茶之地。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笔者认为,普洱茶符号化和符号化过程中对这一符号的争夺是各种利益主体能动的适应社会和创造文化的过程。普洱茶文化的发掘、普洱茶文化的重构、用文化包装普洱茶以及普洱茶符号化过程中对这一符号的争夺,实际上是各个利益主体能动的适应社会,争夺发展的资源过程;另一个方面,这个过程也是各个利益主体适应大众期待健康生活品质的需要,能动的创造文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理性对待普洱茶,把其当做品茗的对象,而不是投资品和灵丹妙药。因为后者是其衍生的功能,前者才是其主要的功能。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导言  8-15
  第一节 选题缘起  8-9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评述  9-13
    一、民族学相关理论评述  9-12
    二、普洱茶相关研究及启示  12-13
  第三节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5
第一章 历史记忆中的普洱茶  15-22
  第一节 盛极一时的普洱茶  15-20
    一、史料中的普洱茶  16-18
    二、茶马互市与普洱茶的繁荣  18-20
  第二节 普洱茶的衰落  20-22
第二章 普洱茶再发现及文化重构  22-35
  第一节 普洱茶一举成名  22-26
    一、蓄势待发的普洱茶  22-24
    二、一鸣惊人的普洱茶  24-26
  第二节 重构普洱茶  26-35
    一、普洱茶的文化重构  26-29
    二、用文化包装普洱茶  29-35
第三章 作为象征符号的普洱茶  35-47
  第一节 普洱茶象征符号的创造  35-40
    一、作为万能保健品符号的普洱茶  35-39
    二、作为高回报投资品符号的普洱茶  39-40
  第二节 普洱茶符号化过程中的争夺  40-47
    一、普洱茶原产地之争  40-45
    二、乔木茶、台地茶、野山茶之论  45-47
结语与思考  47-49
参考文献  49-51
附录一 相关图片  51-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普洱茶抑制乳腺癌SHZ-88细胞及保护亚基胍诱导的胃癌前病变和放疗损伤的作用,R285.5
  2. 浪漫传奇中的人文思绎,I207.42
  3. 普洱茶中的风味成分及微生物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TS272
  4. 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研究,F426.82
  5. 普洱茶高温发酵过程中高温菌的初步研究,TS272
  6. 基于ANSYS的普洱茶微波干燥过程温度场的数值分析,TS272.5
  7. 普洱茶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F426.82
  8. 慢性饮茶型氟铝联合中毒动物模型建立及其对机体的相关影响,R-332
  9. 我与大师米罗的对话——艺术创作中的相似现象研究,J205
  10. 云南普洱茶茶褐素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TS272
  11. 普洱茶联合人参皂苷抗肿瘤及抗顺铂副作用,R285.5
  12. 云南普洱茶中有效降血脂成分的检测与评价,TS272.7
  13. 合并高校的组织文化重构,G649.21
  14. 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G0
  15. 格尔兹的仪式观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I0
  16. 论帕慕克小说的文化混杂性,I374
  17. 照相写实主义中的抽象语言,J402
  18. 以线虫为模型研究茶叶的生物学功能,R285
  19. 作为符号的象征,I0
  20. 东北民族萨满服饰艺术解构,B9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生活服务技术 > 美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