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枣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性质和应用研究

作 者: 吴宇宽
导 师: 刘章武
学 校: 武汉工业学院
专 业: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红枣红色素 提取 大孔树脂 稳定性 结构 应用
分类号: TS20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2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食用天然色素安全可靠,色泽自然,有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成为食品主着色剂的趋势,从红枣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不但能应用于食品着色,为食用天然色素增添新的品种,还对红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论文对红枣红色素的提取、纯化、稳定性、化学结构及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红枣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实现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溶剂法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枣红色素进行了研究,溶剂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40目、温度80℃、料液比1:20、NaOH浓度0.2mon/L、提取时间3h,提取级数为3级,提取率为95.98%;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W、时间45min、温度60℃、料液比为1:20,提取级数为2级,提取率为94.58%。大孔树脂纯化研究表明:S-8大孔树脂的纯化效果最好。实验条件是:pH值为12,常温下吸附,洗脱剂为0.2mol/LNaOH,吸附流速为1ml/min,解吸流速为1ml/min。红枣红色素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纯化,产率可达到6.36%左右,纯化后色素色价比未纯化的提高10倍左右。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红枣红色素对温度和光照稳定性较好;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金属离子K+、Ca2+、Na+、Mg2+、Zn2+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且K+、Ca2+、Na+、Mg2+、Zn2+对色素有增色作用,而Cu2+、A13+、Fe3+对色素具有明显的破坏性,因此红枣红色素应避免与铁制、铜制和铝制容器接触;低浓度的H2O2对红枣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较高浓度的影响较大,说明色素的抗氧化性不是很好。红枣红色素对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的稳定性较差,对亚硫酸钠的稳定性较好;苯甲酸钠及蔗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均较小。通过对红枣红色素进行显色反应和紫外、红外光谱扫描,可知红枣红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含有=C-OH、芳环、C=O等结构。通过对红枣红色素进行高温和光照实验并与诱惑红、红曲红进行对比,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在食品工业中有比较大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1章 绪论  13-24
  1.1 食用天然色素概况  13-16
    1.1.1 食用色素的发展史  13-14
    1.1.2 天然色素的来源及分类  14-15
    1.1.3 天然色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  15-16
  1.2 天然色素的提取  16-18
    1.2.1 溶剂提取  16-17
    1.2.2 超声波提取  17
    1.2.3 微波萃取  17
    1.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7-18
    1.2.5 分子蒸馏技术  18
    1.2.6 微生物生产天然色素  18
  1.3 纯化  18-20
    1.3.1 超滤法纯化  19
    1.3.2 膜分离技术纯化  19
    1.3.3 酶法纯化  19
    1.3.4 大孔树脂纯化  19-20
    1.3.5 凝胶层析法纯化  20
  1.4 天然色素的稳定化  20-21
    1.4.1 加入抗氧化剂  20
    1.4.2 加入稳定化剂  20
    1.4.3 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  20
    1.4.4 微胶囊技术  20-21
    1.4.5 色素的结构修饰  21
  1.5 红枣概况  21-22
  1.6 红枣红色素研究现状  22-23
  1.7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3-24
第2章 红枣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24-39
  2.1 材料与方法  24-28
    2.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4-25
    2.1.2 实验方法  25-28
  2.2 结果与讨论  28-38
    2.2.1 溶剂法提取红枣红色素实验结果  28-34
    2.2.2 超声波法提取红枣红色素实验结果  34-37
    2.2.3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37-38
  2.3 小结  38-39
第3章 大孔树脂纯化红枣红色素的工艺研究  39-50
  3.1 材料与方法  39-43
    3.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9-40
    3.1.2 实验方法  40-43
  3.2 结果与讨论  43-49
    3.2.1 不同大孔树脂对红枣红色素的吸附情况  43
    3.2.2 静态解吸性能比较  43-44
    3.2.3 pH 对吸附的影响  44-45
    3.2.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45
    3.2.5 NaOH 浓度对解吸的影响  45-46
    3.2.6 流速对吸附的影响  46-47
    3.2.7 流速对解吸的影响  47-48
    3.2.8 树脂的饱和吸附量测定  48
    3.2.9 色价的测定  48
    3.2.10 色素的产率  48-49
  3.3 小结  49-50
第4章 红枣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50-58
  4.1 材料与方法  50-52
    4.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50-51
    4.1.2 实验方法  51-52
  4.2 结果与讨论  52-57
    4.2.1 红枣红色素的溶解性  52-53
    4.2.2 pH 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
    4.2.3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54
    4.2.4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4
    4.2.5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4-55
    4.2.6 氧化剂对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55
    4.2.7 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5-56
    4.2.8 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6
    4.2.9 蔗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6-57
  4.3 小结  57-58
第5章 红枣红色素结构的初步推断  58-63
  5.1 材料与方法  58-59
    5.1.1 试剂及仪器  58
    5.1.2 实验方法  58-59
  5.2 结果与讨论  59-62
    5.2.1 显色反应  59
    5.2.2 光谱分析  59-62
  5.3 小结  62-63
第6章 红枣红色素的应用研究  63-65
  6.1 材料与方法  63-64
    6.1.1 试剂及仪器  63
    6.1.2 实验方法  63-64
  6.2 结果与讨论  64
    6.2.1 高温灭菌实验对比  64
    6.2.2 光照实验对比  64
  6.3 小结  64-65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65-67
  7.1 结论  65-66
    7.1.1 红枣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65
    7.1.2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红枣红色素  65
    7.1.3 红枣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65
    7.1.4 红枣红色素的初步鉴定  65-66
    7.1.5 红枣红色素的应用研究  66
  7.2 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73
致谢  73-7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4

相似论文

  1. 基于WinCE平台的故障分析仪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TP311.52
  2.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3.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4.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5.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6.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7.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8.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9.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10.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11.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12.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3.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14.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15.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16.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17.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8. 燃尽风对W型火焰炉炉内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9
  19.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20. 电动车用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仿真研究,TM341
  21.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