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包容与个性

作 者: 王平
导 师: 员怒华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晨报》副刊 公共空间 李大钊 孙伏园 徐志摩
分类号: G2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空间是处于国家政治权力架构之外的一个非官方的公共交往领域,是各种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公众聚会场所和机构的总称,包括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晨报》副刊作为具有公共性质的制度化媒介,本身就是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对话和交流的公共交往网络。本文以五四前后(1918年—1926年)的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为主要背景,以《晨报》副刊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李大钊时期、孙伏园时期和徐志摩时期为研究对象,借鉴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晨报》副刊在五四时期公共空间结构和功能的体制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以《晨报》副刊为代表的报刊媒介如何营造出自由、开放、民主、理性的公共事务讨论空间,进而展示出《晨报》副刊及其代表的报刊媒体在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这些研究以期一方面能够重温与展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以报刊媒介为中心的时代面貌,另一方面能够从一个侧面凸现出这种新式报纸副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反映当时社会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与状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观察这一时期报刊媒介与社会、国家、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特殊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3
一、李大钊时期:《晨报》副刊公共空间的形成  13-23
  (一) 五四时期公共空间的兴盛  13-15
  (二) 报纸副刊公共空间的兴起  15-16
  (三) 《晨报》副刊营造的公共空间的特性  16-23
二、孙伏园时期:《晨报》副刊公共空间的扩大  23-30
  (一) 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  23-24
  (二) 《晨报》副刊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  24-30
三、徐志摩时期:《晨报》副刊公共空间的萎缩  30-37
  (一) 公共空间格局缩小的原因  30-32
  (二)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话语平台  32-37
结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TU982.29
  2. 武汉地区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TU241.93
  3.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TU984.113
  4. 李大钊人生哲学研究,D231
  5. 中国北方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形式设计研究,TU986.2
  6. 苏州市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方法研究,TU984.113
  7.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研究,K01
  8. 徐志摩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I207.6
  9. 以同一诗歌为歌词,创作不同音乐版本的艺术歌曲引发的思考,J614
  10. 威廉·华兹华斯和徐志摩诗作中女性隐喻的文化比较研究,I106.2
  11. 场域—惯习理论观照下徐志摩对英语诗歌的翻译,H315.9
  12. 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研究,C912.8
  13. 真纯而自由的心灵歌唱,I207.65
  14. 艰难的出路——沈从文与现代传媒(1922-1929),I206.6
  15. 村落公共空间的表达,C912.82
  16.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TU982.29
  17. 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K261
  18. 基于“场所营造”的当代武汉高校学生住区公共空间研究,TU984.14
  19. 太阳能在交通公共设施中的设计实现,TU984.191
  20.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创意氛围营造研究,G124
  21. 徽州聚落心理环境营造方法研究,J52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编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