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研究
作 者: 王朋
导 师: 惠吉兴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李大钊 历史 认识论 历史认识论 史学思想
分类号: K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李大钊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思想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内容精深、史学理论体系完整,涉及史学研究的诸多问题。本论文关于李大钊历史认识论,是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社会思想背景;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理论渊源;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本文认为,李大钊生活在一个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和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而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变化。李大钊作为时代变化的见证者,寻求社会发展的出路,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李大钊对中国传统历史哲学、马克思历史哲学、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评价、选择、借鉴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在以上三大理论潮流的相互碰撞中,李大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史学思想。李大钊对历史、历史认识的主体、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认识的形成及其深化、历史认识的真理性等问题的分析,表明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得深化,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李大钊的历史认识论,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虽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我国史学思想史上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导论 10-19 0.1 选题背景 10-11 0.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2 0.2.1 理论意义 11 0.2.2 实践意义 11-12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状况 12-18 0.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16 0.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6-17 0.3.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论 17-18 0.4 课题研究的方法 18-19 第1章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形成的社会思想背景 19-23 1.1 社会背景 19-21 1.1.1 政治方面 19-20 1.1.2 经济方面 20-21 1.2 思想背景 21-22 1.3 本章小结 22-23 第2章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理论渊源 23-32 2.1 我国传统历史哲学的影响 23-24 2.2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影响 24-28 2.2.1 人民本位的历史价值观 25-26 2.2.2 螺旋式进化的历史发展观 26-28 2.3 西方历史哲学的影响 28-31 2.3.1 非神学的历史观 28-29 2.3.2 进步论的历史观 29-30 2.3.3 历史发展的规律观 30-31 2.4 本章小结 31-32 第3章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32-44 3.1 “历史”界说 32-35 3.1.1 对历史一辞的考察 32-33 3.1.2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历史”的定义 33-35 3.2 历史认识的主体 35-39 3.2.1 历史认识主体的界定 35-37 3.2.2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37-39 3.3 历史认识的客体 39 3.4 历史认识的形成及其深化 39-41 3.5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问题 41-43 3.6 本章小结 43-44 第4章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44-51 4.1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特点 44-46 4.1.1 凸显人类生活,强调变革 44-45 4.1.2 注重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历史认识的客体的统一 45 4.1.3 历史观与人生观的统一 45-46 4.2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历史贡献 46-48 4.3 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的当代价值 48-50 4.4 本章小结 50-51 结论 51-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6-57 致谢 57-58 作者简介 58
|
相似论文
-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演变,G527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 对《圣诞颂歌》的新历史主义解读,I561.074
-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 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51
- 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意义研究,G80-05
- 从历史维度探析全人教育理念对体育发展的影响,G80-05
-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 史学的哲学基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