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

作 者: 李怀源
导 师: 王倩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叶圣陶 读整本书 思想 研究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曾经从课程、教材、教学的角度对“读整本书”进行论述。在叶圣陶看来,语文课程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素养。叶圣陶认为“读整本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叶圣陶认为中学语文教科书应该采用整本书或者以整本书为主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读整本书”,获得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梁启超的《国学入门要目》,为当时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阅读的书目。胡适对国学书目做了调整,推荐了一部分书,后来对书目又进行了修订。梁启超和胡适从文言阅读的角度提供“读整本书”的书目。何仲英、林轶西等人以“白话小说”作为语文教科书的讨论,为“读整本书”思想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夏丏尊几乎和叶圣陶同时关注到“读整本书”,并且在多篇文章中对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叶圣陶合编《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的朱自清并不赞同以整本书作为教科书的观点,朱自清认为编得好的“选本”仍然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余冠英则针对叶圣陶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直接反驳,认为教材是整本书还是单篇文章没有多大关系,以整本书为教材和以整本书为课外读物没有分别。浦江清等人对“读整本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与传统语文教育是分不开的。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曾经产生过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起叶圣陶的其他语文教育思想要弱得多。在课程建设领域,1949年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整本书”是比较关注的。1949年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较少提及,直到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在教材建设领域,没有建立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体系,整本书仍然是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领域,因为没有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让学生“读整本书”。在研究领域,1981年顾黄初呼吁研究界注意叶圣陶的“读整本书”思想,但是应者寥寥。“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随着对传统教育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随着国外阅读思想和阅读方式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应有责任。可以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可以按照读物特点,可以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对阅读效果和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使“读整本书”更加富有实效。当然,还要处理好“读整本书”与教科书教学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能够建立一个“以整本书为主体”的语文教科书序列,这也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核心所在。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进行研究,就是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读整本书”意义重大,引领学生“读整本书”是建设语文课程,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引论  11-12
第1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辨析  12-34
  1.1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体系  12-28
    1.1.1 课程建设的构想  12-19
      1.1.1.1 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  13-16
      1.1.1.2 《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  16-19
    1.1.2 教材编写的主张  19-23
      1.1.2.1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的描述  19-21
      1.1.2.2 对此描述的评价  21-23
    1.1.3 教学实践的推广  23-28
      1.1.3.1 “读整本书”是阅读教学的需要  23-25
      1.1.3.2 “读整本书”需要指导  25-27
      1.1.3.3 整本书的来源  27-28
  1.2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内涵  28-34
    1.2.1 “整本书”的概念还原  28-32
      1.2.1.1 “整本书”和“古书”  28-30
      1.2.1.2 “整本书”和“文学名著”  30-31
      1.2.1.3 “整本书”和“经典”  31-32
    1.2.2 “读整本书”与“阅读”的关系  32-34
      1.2.2.1 “读整本书”与“精读”  32
      1.2.2.2 “读整本书”与“略读”  32-33
      1.2.2.3 “读整本书”与“课外阅读”  33-34
第2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探源  34-56
  2.1 “读整本书”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  34-40
    2.1.1 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  34-36
      2.1.1.1 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  34
      2.1.1.2 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材  34-36
      2.1.1.3 古代语文教育的教学  36
    2.1.2 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1923 年前)  36-40
      2.1.2.1 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  36-38
      2.1.2.2 近代语文教育的教材  38-39
      2.1.2.3 近代语文教育的教学  39-40
  2.2 近代著名人士对“读整本书”的影响  40-47
    2.2.1 梁启超  40-41
    2.2.2 胡适  41-43
    2.2.3 何仲英  43-44
    2.2.4 林轶西  44-47
  2.3 叶圣陶身边人对“读整本书”的看法  47-56
    2.3.1 夏丏尊  48-49
      2.3.1.1 对当时阅读情况的认识  48
      2.3.1.2 选择图书的原则  48-49
      2.3.1.3 如何进行阅读  49
    2.3.2 朱自清  49-52
    2.3.3 余冠英  52-53
      2.3.3.1 对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而言  53
      2.3.3.2 对养成读书习惯而言  53
    2.3.4 浦江清、王季思、郭绳武  53-56
第3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  56-76
  3.1 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读整本书”的描述  56-65
    3.1.1 建国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23—1949)  56-59
      3.1.1.1 建国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56-58
      3.1.1.2 建国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58-59
    3.1.2 建国后,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49-2000)  59-62
      3.1.2.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59-60
      3.1.2.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60-62
    3.1.3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整本书”的描述  62-65
      3.1.3.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  62-63
      3.1.3.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  63-65
  3.2 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教科书对“读整本书”的表现  65-68
    3.2.1 从叶圣陶早期编选的语文教材看“读整本书”  66-67
    3.2.2 从建国后编写的语文教科书看“读整本书”  67-68
  3.3 语文教学对“读整本书”的反映  68-70
  3.4 研究领域对“读整本书”的认识  70-76
    3.4.1 顾黄初的研究  71-73
      3.4.1.1 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检索  71-72
      3.4.1.2 对“读整本书”的意义进行了概括  72
      3.4.1.3 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界定  72
      3.4.1.4 对“读整本书”的方法和阅读范围进行了明确  72
      3.4.1.5 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课程意义和教材意义  72-73
    3.4.2 董菊初的研究  73
    3.4.3 郑宇的研究  73-76
      3.4.3.1 人教版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做法  74
      3.4.3.2 小学阶段教师指导“读整本书”的建议  74-76
第4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实践探索——小学阶段的“读整本书”  76-89
  4.1 整本书的选择  77-79
    4.1.1 叶圣陶的整本书选择的原则  77-78
      4.1.1.1 总体原则  77
      4.1.1.2 具体原则  77-78
    4.1.2 现行图书的选择原则  78-79
    4.1.3 整本书的数量选择  79
  4.2 “读整本书”的指导  79-82
    4.2.1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79-80
    4.2.2 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80-81
    4.2.3 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81-82
  4.3 “读整本书”的评价  82-85
    4.3.1 对阅读结果的评价  82-83
      4.3.1.1 考查阅读的速度  82-83
      4.3.1.2 班级讨论中看阅读深度  83
      4.3.1.3 查阅资料,了解阅读的真实情况  83
    4.3.2 对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  83-85
      4.3.2.1 体验阅读的乐趣  83-84
      4.3.2.2 达到阅读的高度  84-85
      4.3.2.3 开拓阅读的空间  85
  4.4 讨论  85-89
    4.4.1 “读整本书”与课本教学  85-86
    4.4.2 “读整本书”与网络阅读  86
    4.4.3 “读整本书”与自由阅读  86-87
    4.4.4 “读整本书”的条件范围  87
    4.4.5 “读整本书”的序列构建  87-89
结语  89-91
参考文献  91-93
致谢  93-94
后记  94-95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10.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2.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13.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4.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5.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6.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7.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8.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9.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20.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21.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