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张秦
导 师: 周乃玉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周乃玉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痹玉康Ⅰ号方 雷公藤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周乃玉(1939-),女,辽宁省辽阳人。周乃玉老师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拜著名名老中医王大经为师,专攻“痹病”治疗。历任医师至主任医师、痹症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兼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2003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继承名医。周乃玉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刻苦钻研,深究医经及前贤医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为中医痹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痹病(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的结缔组织病。痹病初期病在肌表经络,久则留连筋骨,深入脏腑,引起全身病变。痹证病程较长,在临床上多呈渐进性或不规则发作。痹病多见正虚邪实之证,痹病为全身性疾病,病久入深,可以引起全身多个脏腑的病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中医治疗痹病,历史悠久,众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研究目的:(1)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周乃玉老师,从医近50载,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思想在我国风湿病界,具有盛誉。本文系统全面的总结,传承周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领会其学术思想精髓,融会贯通,使周乃玉老师几十年来的学术思想积累和临床经验能够不断传承。结合北京中医院风湿科的临床实践,深入贯彻周老师学术思想,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不断把周乃玉老师学术思想发扬光大,为中医风湿病发展创新积极探索。(2)临床观察周乃玉老师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使周乃玉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传承发展,也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加有效方药。研究方法:(1)首先,系统分析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关于痹病的论述,并对从汉唐时代、宋元时期直至明清时期痹病诊疗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历代经典著作及医家对周乃玉老师痹病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其次,比较分析了近现代焦树德教授、朱良春教授、王为兰教授、谢海洲教授等各著名风湿病专家关于痹病的学说,总结周乃玉老师与其他医家的相同及不同学术观点;最后,深入挖掘了周乃玉老师学术传承的历史及理论渊源,总结了施今墨教授及王大经教授的学术思想,分析周乃玉老师继承和改进的师承学术思想。结合跟师临床实践,全面总结了周乃玉老师关于痹病理、法、方、药的学术思想经验,和周乃玉老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痹病的临床经验及其治疗其他内科杂病、神经科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状态等病的临床经验。(2)在周乃玉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中,采用了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方法,观察了71例2010-2011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乃玉老师徒弟门诊,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运用周乃玉老师经验方“痹玉康Ⅰ号”,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0mg/日。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及中医症候学评定。研究结果:(1)周乃玉老师治疗痹病的理论基础是《内经》阳气为主的理论;辨证立法注重脏腑辨证,强调体质内因的致病因素,主张扶正驱邪,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分析病因病机中强调痹病的外因多为“寒湿、湿热、湿毒”,内因为脏腑阴阳失调。病机以风寒湿为标,脾肾阳虚为本,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在痹病治疗上,运用整体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调气理血,化痰逐瘀,疏经通络,辨病辨证相结合。周老师临床精研古籍,擅长经方活用,特别深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挖掘其治疗痹证之理论与应用。她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汤、真武汤、风引汤、白虎汤、阳和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运用纯熟,在临床施治过程中每每获得奇效。她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自创“痹玉康”,“痛风平汤”,“健脾益气通阳汤”等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在用药方面,她推崇补阳之品,擅用虫类药,且配伍匠心独具。(2)“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候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1.7%,ACR20%改善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91.4%。1.中医症候学评定结果:治疗组2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4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5例(13.9%),有效25例(69.4%),无效6例(16.7%);6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例6(16.7%),有效25例(69.4%),无效5例(13.9%);8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7例(19.4%),有效26例(72.2%),无效3例(8.3%);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数,握力,患者评价,医生评价数值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CR20%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ACR20%改善23例,为总例数的63.9%,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3.3%,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6.1%,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3例,为总例数的91.7%;对照组治疗2周ACR2 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5.7%,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8.6%,治疗6周后ACR2 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6.安全性观测: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存在异常变化,仅有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皮肤瘙痒;而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痛症状,3例出现皮肤瘙痒,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没有病例中途退出。研究结论:周乃玉老师推崇温阳理论,强调扶正驱邪,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周乃玉老师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中药使用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使患者能坚持和配合长疗程的治疗,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治疗的有效方药。研究目的:临床观察周乃玉老师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使周乃玉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传承发展,也为临床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加有效方药。研究方法:采用了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方法,观察了71例2010-2011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乃玉老师徒弟门诊,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运用周乃玉老师经验方“痹玉康Ⅰ号”,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60mg/日。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及中医症候学评定。研究结果:“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候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1.7%,ACR20%改善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91.4%。两组疗效相当。1.中医症候学评定结果:治疗组2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4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5例(13.9%),有效25例(69.4%),无效6例(16.7%);6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例6(16.7%),有效25例(69.4%),无效5例(13.9%);8周时较治疗前临床显效7例(19.4%),有效26例(72.2%),无效3例(8.3%);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数,握力,患者评价,医生评价数值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较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ACR20%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ACR20%改善23例,为总例数的63.9%,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3.3%,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6.1%,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3例,为总例数的91.7%;对照组治疗2周ACR20%改善30例,为总例数的85.7%,治疗4周后ACR20%改善31例,为总例数的88.6%,治疗6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治疗8周后ACR20%改善32例,为总例数的91.4%。6.安全性观测: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存在异常变化,仅有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皮肤瘙痒;而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恶心症状,5例出现腹痛症状,3例出现皮肤瘙痒,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没有病例中途退出。研究结论:周乃玉老师创立的经验方“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中药使用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使患者能坚持和配合长疗程的治疗,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治疗的有效方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英文摘要  8-13英文缩略词表  13-14指导老师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  14-26  1 历代经典论述的影响  14-18  2 现代学说的影响  18-19  3 学术传承渊源的影响  19-24  4 其他医家的影响  24-25  参考文献  25-26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26-49  1 理  26-27  2 法(含病种总结)  27-43  3 方  43-46  4 药  46-48  参考文献  48-49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49-80  中文摘要  49-51  英文摘要  51-53  英文缩略词表  53-54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54-63    参考文献  61-63  前言  63-65  临床研究  65-76  参考文献  76  附录1  76-77  附录2  77-80小结  80-81致谢  81-82个人简历  82

相似论文

  1.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2.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3.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4.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6.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7.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8.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9.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0.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1.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2.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3.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14. 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092
  15.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16.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7. 陈彤云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粉刺理法方药的研究,R249.2
  18.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序贯穴位埋线对肾虚型卵巢早衰小鼠E2和P的影响,R245
  19. 昆明山海棠有效成分提取方法优化和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R284.1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协同信号分子sPD-1、sPD-L1的浓度测定及意义,R593.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