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

作 者: 于宪淼
导 师: 冯康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施光南 歌剧《伤逝》 演唱风格
分类号: J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同年十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首演。歌剧的上演,在全国音乐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歌剧成功的塑造了鲁迅笔下二十年代追寻与彷徨的一代青年形象。该歌剧所具有的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众多演唱者和音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歌剧《伤逝》的伟大在于它融合了鲁迅作品的内涵和施光南的音乐才华,基于对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本题目的合理延伸,在第一章节笔者中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分析这部经典原著的相关背景知识,对原著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诠释。小说《伤逝》是在“五·四”革命激情退去后,作者心灵犹豫、彷徨的真实写照。它的抒情风格也给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忧郁的色彩,在这部小说中,鲁迅摒弃了以往冷峻、深沉的语言风格,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充满了诗样的幽婉、含蓄的语言。歌剧《伤逝》承袭了原著抒情、凝重、悲剧的精神和风格,注重人物心理刻画,把对爱情、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剧情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音乐这种表现手法来抒发人物内心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歌剧中子君的人物形象与原著中有较大差异,由于受到歌剧表现手法的限制,原著中很多故事情节被删改,剧情被淡化到极限,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上。施光南在谈到《伤逝》的创作时说:“歌剧要求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善于抒情的功能,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特点。音乐即或叙事,也非其所长,比起话剧、电影则逊色的多。歌剧的情节不必复杂,而其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却应相当丰富,能有充分的篇幅让剧中人在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1]”这也恰恰是歌剧《伤逝》的独到之处。剧中施光南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咏叹调流传至今,并作为当今声乐教学和声乐独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在本文中笔者对子君的咏叹调做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剧情对其中的剧中女高音的演唱风格做了归纳性、总结性的论述。虽然在音乐报刊、杂志、音像、网络等传播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歌剧《伤逝》的剧情介绍和零散的演唱提示,但关于歌剧《伤逝》中人物形象、演唱风格方面的专门研究却很少,也没有专门对歌剧《伤逝》的创作风格、艺术风格、演唱风格进行系统的论述与研究,甚至许多对于子君人物形象的论述与歌剧本身的真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站在演唱者的角度上,演唱歌剧片段时,不仅要了解剧情,更重要的是从分析剧情入手,理解人物角色,分析音乐形象,准确塑造人物的歌剧形象。处于对这部歌剧的喜爱,针对剧中子君的角色,在选择性的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风格以及剧中女高音主要咏叹调的演唱体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约三万三千字。第一章:第一部分对小说《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创作风格和内在意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歌剧《伤逝》内在思想及戏剧结合下的音乐结构。第二章:介绍了施光南的创作特征、歌剧《伤逝》的音乐风格以及本歌剧对中国歌剧的启示意义。第三章:从音乐结构和演唱提示两个方面对子君的三首咏叹调《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研究。第四章:从四个方面分析、归纳、总结演唱本歌剧女高音的演唱风格。结语部分对论文主要论点做简要归纳,并指明该论文的实用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歌剧《伤逝》的创作简况  12-18
  1.1 小说《伤逝》  12-14
    1.1.1 鲁迅小说《伤逝》创作背景  12
    1.1.2 《伤逝》的内在意蕴  12-13
    1.1.3 小说《伤逝》的故事梗概  13
    1.1.4 小说《伤逝》的风格和语言  13-14
  1.2 歌剧《伤逝》  14-18
    1.2.1 王泉、韩伟改编的歌剧脚本《伤逝》的语言风格  14-15
    1.2.2 歌剧脚本的内在意蕴  15-16
    1.2.3 戏剧结合下的音乐结构  16-18
第二章 歌剧《伤逝》的音乐特点  18-25
  2.1 歌剧《伤逝》的创作风格  18-23
    2.1.1 施光南歌曲音乐创作特征  18-21
    2.1.2 歌剧《伤逝》音乐风格  21-23
  2.2 歌剧《伤逝》对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23-25
第三章 子君主要唱段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  25-34
  3.1 浪漫曲《一抹夕阳》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25-28
    3.1.1 音乐分析  25-26
    3.1.2 演唱处理  26-28
  3.2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28-30
    3.2.1 音乐分析  28-29
    3.2.2 演唱处理  29-30
  3.3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30-34
    3.3.1 音乐分析  30-31
    3.3.2 演唱处理  31-34
第四章 《伤逝》中子君唱段的演唱风格  34-42
  4.1 基本音乐元素的把握  34-37
    4.1.1 节奏、节拍、速度  34-35
    4.1.2 乐句强弱  35
    4.1.3 语调、语气与音调  35-36
    4.1.4 衬腔的把握  36-37
  4.2 演唱技巧  37-38
    4.2.1 气息  37
    4.2.2 腔体共鸣、声音位置  37-38
    4.2.3 咬字、吐字  38
  4.3 对文学性内容的诠释  38-40
    4.3.1 浓郁的文学性  39
    4.3.2 鲜明的性格色彩  39
    4.3.3 强烈的戏剧性  39-40
  4.4 人物角色的把握  40-42
结语  42-43
注释  43-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8

相似论文

  1. 白诚仁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的研究,J616
  2. 音乐剧《芝加哥》经典唱段的演唱研究,J616.2
  3. 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J833
  4. 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616
  5. 卡娜娃演唱艺术研究,J616
  6.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演唱与教学的研究,J616.2-4
  7. 歌剧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研究,J616
  8. 郑秋枫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研究,J616
  9. 阳江东平咸水歌艺术特征及演唱探究,J607
  10. 四代白毛女扮演者演唱风格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616
  11. 绽放在舞台上的山西民歌开花调,J607
  12. 论作曲家刘聪两首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J616.2
  13. 《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J616
  14. 戏海沉浮话老调,J825
  15. 20世纪20-7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研讨,J609.2
  16. 吴雁泽与何纪光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J616.2
  17. 音乐剧演唱的多元风格,J616
  18. 科尔沁歌王——民间歌手查干巴拉的演唱风格研究,J616.2
  19. 论民歌演唱风格的建立,J616
  20. 河北省昌黎民歌演唱风格研究,J616.2
  21. 在民歌演唱中我对润腔技巧的认识和运用,J616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各国戏剧艺术 > 歌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