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代白毛女扮演者演唱风格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作 者: 蔡雪媛
导 师: 尹兆旭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喜儿 演唱风格 民歌唱法 戏歌唱法 中西结合唱法 美声唱法
分类号: J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它的出现掀起了中国民族歌剧的第一次高潮,在创作及演唱方面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以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演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代喜儿扮演者的演唱风格进行研究,揭示她们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从而探寻出中国民族歌剧的继承与创新之路。从1945年歌剧《白毛女》第一次首演至今,已经有许多演员塑造过“喜儿”这一角色。王昆、郭兰英、彭丽媛、尤泓斐都在不同时期塑造过“喜儿”,她们分别运用民歌唱法、戏歌唱法、中西结合唱法和美声唱法诠释了“喜儿”这一人物形象。她们的演唱风格体现出四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族歌剧唱法的演唱特点。笔者在文中不仅对四位表演艺术家的演唱风格进行较为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而且指出了她们唱法上的优长和不足,以及她们的演唱风格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四代“喜儿”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水平,她们的表演是在继承前辈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喜儿”这一角色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演唱特点,走出了一条继承与创新并存的发展道路,她们的演唱已经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她们的演唱风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对歌剧《白毛女》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分析创作背景及其唱段而展开的,笔者则是从一个纵向的视角,运用横向纵向比较法、逻辑推理法、实例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四位表演艺术家的演唱风格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做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四代喜儿扮演者艺术教育和艺术表演的经历,以及她们是如何走上扮演喜儿之路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四位表演艺术家的演唱风格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四代表演艺术家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结语,通过对四代喜儿扮演者的演唱风格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探寻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脉络,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2
第一章 四代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经历  12-18
  第一节 第一代喜儿王昆的艺术经历  12-13
  第二节 第二代喜儿郭兰英的艺术经历  13-15
  第三节 第三代喜儿彭丽媛的艺术经历  15-16
  第四节 第四代喜儿尤泓斐的艺术经历  16-18
第二章 四代表演艺术家的演唱风格特点  18-39
  第一节 第一代喜儿王昆的演唱风格  18-21
    一 运用传统的民族唱法  18-19
    二 借鉴戏曲唱腔的优势  19-21
    三 吸收戏曲程式化的表演  21
  第二节 第二代喜儿郭兰英的演唱风格  21-26
    一 歌唱的韵味美  22-23
    二 声音的润腔美  23-26
    三 形体的动作美  26
  第三节 第三代喜儿彭丽媛的演唱风格  26-32
    一 对传统民族唱法的吸收  27-30
    二 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30-31
    三 程式化表演的创新  31-32
  第四节 第四代喜儿尤泓斐的演唱风格  32-39
    一 美声唱法的运用  32-36
    二 民族韵味的表达  36-39
第三章 四代表演艺术家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39-44
  第一节 王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39-40
  第二节 郭兰英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40-41
  第三节 彭丽媛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41-42
  第四节 尤泓斐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42-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6
后记  46-4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7

相似论文

  1. 跨界、融合、创新,J616
  2. 白诚仁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的研究,J616
  3. 音乐剧《芝加哥》经典唱段的演唱研究,J616.2
  4. 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J822
  5. 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J833
  6. 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616
  7. “曲高”不一定“和寡”,J616
  8. 卡娜娃演唱艺术研究,J616
  9. “兼容并蓄”——彭媛娣教授声乐教学初探,J616
  10. 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J616
  11.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演唱与教学的研究,J616.2-4
  12. 对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的若干理解和体会,J616
  13. 歌剧咏叹调《埃尔纳尼,咱们逃走吧!》研究,J616
  14. 郑秋枫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研究,J616
  1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616
  16. 戏曲旦角演员的发声研究及教学对策,J812
  17. 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J616
  18. 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洋为中用”,J616.2
  19. 宋一美声唱法教学艺术初探,J616
  20. 以《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论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J616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声乐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