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回顾性分析82例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作 者: 饶珊珊
导 师: 李建英
学 校: 福建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缺血性肝炎 临床特点
分类号: R57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2008年7月间住院的82例发生缺血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此次共搜集缺血性肝炎病例82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06%;发病的年龄为3个月~87岁,男女的比例为1.5:1,其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了53.66%;根据导致发生缺血性肝炎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组,低血容量休克占56.10%,心力衰竭占36.58%,呼吸衰竭占7.32%;低血容量休克中76.09%为外科手术后,23.91%为非手术病人,外科手术中又以心脏外科的手术为主,占了77.14%;心力衰竭组有70%在发病前就有心脏病基础;呼吸衰竭组仅有1例在入院前有COPD的肺部基础病;在44岁以下的青少年组中,低血容量休克占75.68%,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组,低血容量休克占40%,心力衰竭占55.56%;缺血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发病和低血压休克的表现,肝病表现不是特别明显;所有病例监测到的血清ALT急剧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5-204倍,82.93% ALT是在发病的48小时内升高;58.54%(48/82)病例AST比ALT的峰值更高,其中70.83%(34/48)伴心脏疾病;存活的44例缺血性肝炎,ALT均在去除诱因治疗后的72h内下降50%,并在7-14天内降至或接近正常范围;有60.98%并发肾功能异常,57.32%发生凝血功能异常,89.02%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本组缺血性肝炎的死亡率为46.34%,均死于原发病;存活者有27.27%并发MODS,死亡者有84.21%并发MODS,伴有MODS的缺血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MODS组(P<0.05)。结论缺血性肝炎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为血清转氨酶ALT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急剧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5倍以上,经过及时的治疗后,ALT均在72h内下降50%,并在7-14天内可降至或接近正常范围;缺血性肝炎死亡率较高,且多作为心衰、呼衰、低血容量休克的并发症而存在,容易被原发病所掩盖,因而应该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第一章 前言  7-8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8-9
第三章 结果  9-16
第四章 讨论  16-20
第五章 结论  20-21
参考文献  21-23
致谢  23-24
综述  24-34

相似论文

  1.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2. 吸入性肺炎110例临床分析,R563.1
  3. 4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分析,R735
  4. 混合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R735.7
  5. 新辅助化疗下高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R738.1
  6. 成人自发性巨直肠的临床特点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R657.1
  7. 银屑病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R589
  8.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65例临床分析,R542.22
  9. 两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以及突变鉴定,R744
  10. 109例回族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R512.6
  11. 3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与部分患者死亡原因分析,R593.241
  12. 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的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研究,R692.3
  13. 437例原发性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R692.3
  14. 中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R259
  15. 不同病理类型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磁共振及临床特征分析,R445.2
  16. 38例艾滋病患者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分析,R512.91
  17. 11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分析,R512.32
  18.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R575.1
  19. 79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R542.22
  20. 复发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方案设计,R739.6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肝及胆疾病 > 肝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