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朔小说的话语策略及其意义

作 者: 鞠晨曦
导 师: 赵炎秋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王朔 话语策略 主流话语 反讽 去精英化 解构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上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文化消费观念愈演愈烈,曾经端坐在精神殿堂的文学突然从社会中心滑落到边缘,从精英立场走向大众化,文学的式微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个时候,王朔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带有隐喻意义的文化符号。作为一个文学言说者,王朔将自己降低为“痞子”,以边缘人和异端的身份发声。他的顽主系列小说中,一批玩世不恭、游手好闲却又不失善良和真诚的落拓青年集体登场,他们以“我是流氓我怕谁”为宣言,藐视权威、挑战传统,调侃社会,揶揄精英,被人称为痞子、流氓。事实上,王朔在构建他的“顽主王国”的同时,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体系。王朔文学话语的基本策略是去意识形态化、去崇高化、去精英化。他放弃了小说的说教立场,解构文学的意义;他放下代言的身段,主张自我表达;他拒绝宏大叙事,回归草根立场;同时,他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的虚伪性进行了无情的调侃和嘲讽。这种话语策略使他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话语技巧上,王朔祭出了调侃的法宝,通过夸张、比喻、仿拟、铺陈等修辞手法,对社会不公和文化精英进行了深刻的反讽。王朔的反讽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结构性反讽、情境性反讽、戏谑性反讽。王朔文学话语的最大意义在于,他突破了意识形态话语对文学话语的束缚,卸下了文学的“代言”使命,使文学走向了通俗化、大众化,却避免了武侠言情小说的浅薄化、格式化。尽管王朔的小说饱受争议,但他至少表明了一种自以为更加纯粹的文学姿态:作家不是代言者,文学也不是意识形态话语的附庸,真实地自我表达是文学的真谛所在。但是,王朔的小说并没有完全实践“真实表达”的诺言,对市场的依附,对读者的迎合,使王朔小说堕入价值观沦丧的陷阱。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言语”与“文字”,H0
  2. 传统家庭解构的动力因素分析,C913.11
  3.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译本中异化与归化的对比分析,I046
  4. 和谐之光,I712.074
  5. 论麦卡勒斯四部小说中传统南方名门幻想的颠覆与真实南方的重构,I712.074
  6.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H059
  7.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可译性研究,H059
  8. 简·奥斯汀作品语用原则的考察,H313
  9. 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威尼斯商人》的三个中译本,I046
  10. 解构东方主义,探寻多元文化共存,I712.074
  11. 颠覆与坚守,I207.42
  12.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反讽,I561.074
  13. 我国电视剧重拍现象分析,J905
  14. 希利斯·米勒解构主义文学思想及其中国接受研究,I712
  15.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16. 解构历史话语,重构历史事实,I712
  17. 现代性的建构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D61
  18. 高校文化解构式武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G852-4
  19. 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B83
  20. 中国彩陶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应用研究,J52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