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PEN-PET共聚酯电容膜用聚酯的研制

作 者: 周天
导 师: 王宇新;王建中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PEN-PET 共聚酯 酯交换 酯化 缩聚 动力学 活化能 拉膜
分类号: TQ32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采用共聚的方法研究PEN-PET共聚酯的合成与性能,即采用单体2,6-萘二甲酸二甲酯(2,6-NDC)或2,6-萘二甲酸(2,6-NDA)与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反应制取聚合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和2,6-萘二甲酸乙二酯(BHEN);再由BHEN-BHET进行共缩聚反应(在共缩聚反应前添加膜用添加剂),制取PEN-PET膜用共聚酯专用料并将共聚酯拉制成电容器薄膜。进行了共酯交换反应、共酯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实验发现随着NDC(NDA)添加比例的增大,共酯交换、共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均相应增大,PEN-PET共聚酯的共缩聚反应活化能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分析了PEN-PET共聚酯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及二氧化硅(SiO2)在共聚酯中的分散性能。实验表明,共聚酯的热性能要好于纯PET,而结晶速率与结晶度均变慢。SiO2颗粒在共聚酯中分散均匀。放大实验后对共聚酯进行了拉膜并测定了薄膜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酯薄膜的干热收缩性能、力学等性能等均优于PET薄膜。在间歇工业化生产装置上进行了膜用共聚酯专用料的合成,根据装置的特点,采用了独特的NDA添加方式,生产出符合膜用切片指标要求的共聚酯切片,经调整相关拉膜工艺,在1500吨/年规模工业化拉膜装置上成功拉制出12μm规格电容器薄膜,经检测各项常规指标与电学性能指标均符合电容器薄膜的使用要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前言  7-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30
  1.1 新型聚酯PEN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8-9
  1.2 PEN的结构及性能  9-12
  1.3 PEN单体及聚合物的制备与工业化发展  12-18
  1.4 PEN相关性能的研究  18-21
  1.5 PEN-PET共混物(共聚物)相关研究  21-23
  1.6 PEN的应用领域与市场情况  23-26
  1.7 聚酯薄膜应用与相关技术  26-28
  1.8 我国对PEN聚酯应用研究情况  28-29
  1.9 本课题的选题与研究内容及意义  29-30
第二章 PEN-PET共聚酯合成小试研究  30-50
  2.1 小试设备原料及工艺合成路线的选择  30
    2.1.1 小试主要设备  30
    2.1.2 实验主要原料  30
  2.2 PEN聚酯酯交换法与直接酯化动力学研究  30-37
    2.2.1 酯交换法与直接酯化法实验方法与条件  30-34
      2.2.1.1 酯交换法实验方法与条件  30-32
      2.2.1.2 直接酯化法实验方法与条件  32-34
    2.2.2 酯交换法与直接酯化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7
      2.2.2.1 酯交换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6
      2.2.2.2 直接酯化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6-37
  2.3 PEN聚酯缩聚动力学研究  37-40
    2.3.1 PEN-PET共聚酯缩聚实验过程  37
    2.3.2 PEN-PET共聚酯缩聚实验结果与分析  37-40
  2.4 PEN-PET共聚酯的热性能研究  40-42
    2.4.1 实验条件与设备  40
    2.4.2 热转变温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40-42
    2.4.3 热稳定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2.5 PEN-PET共聚酯的结晶性能研究  42-48
    2.5.1 实验条件与设备  43
    2.5.2 PEN-PET共聚酯结晶速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43-46
      2.5.2.1 共聚酯中未添加二氧化硅微粒的实验  43-44
      2.5.2.2 共聚酯中添加二氧化硅微粒的实验  44-46
    2.5.3 共聚酯结晶度和结晶尺寸计算结果与分析  46-48
  2.6 二氧化硅(SiO_2)粒子在共聚酯中的分散状况研究  48-49
  2.7 小试结论  49-50
第三章 PEN-PET共聚放大试验与拉膜测试  50-57
  3.1 放大试验过程  50-51
  3.2 放大试验结果与讨论  51-52
  3.3 共聚酯拉膜试验与制得的薄膜性能研究  52-55
    3.3.1 共聚酯的拉膜  52
    3.3.2 共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52-53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55
      3.3.3.1 PEN-PET共聚酯薄膜的干热收缩  53
      3.3.3.2 共聚酯薄膜的声速取向  53-54
      3.3.3.3 共聚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54-55
  3.4 放大试验及薄膜测试结论  55-57
第四章 工业化生产  57-62
  4.1 工业化生产装置情况  57-58
  4.2 生产工艺路线方案的确定  58-59
    4.2.1 半连续酯化工艺特点  58
    4.2.2 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的确定  58-59
  4.3 工业化生产过程  59
    4.3.1 工艺配比方案  59
    4.3.2 工业化生产工艺操作  59
  4.4 工业化产品测试结果  59-60
  4.5 工业化产品的拉膜生产与产品测试  60-62
第五章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3.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4. 超临界甲醇法从煎炸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TE667
  5.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6.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7. 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22
  8.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9. 双足机器人快速步行动力学研究,TP242.6
  10. 准四足被动行走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研究,TP242.6
  11.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2.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13.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4. 马铃薯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TS236.9
  15.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16.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17.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18.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19. 树脂催化废食用油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研究,TE667
  20.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21. 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X79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 缩聚类树脂及塑料 > 聚酯树脂及塑料 > 饱和聚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