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暗之心》的生态伦理解读

作 者: 孙文超
导 师: 孙久荣
学 校: 浙江财经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的失衡 优越感 冷漠 人类中心主义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黑暗之心》一经问世,就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至今已有人从多个角度对该作品做出研究成果。本文将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研究该作品,研究作品中作为殖民地的非洲由于白人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旨在为当代的社会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方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除了前言和结论,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释著名的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保罗W.泰勒的尊重自然思想以及阿尔多·李奥帕德的大地伦理思想,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何为生态伦理。第二部分运用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深入探讨《黑暗之心》这部作品。在具体分析自然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特别是欧洲白人殖民者与非洲当地荒野之间关系的失衡,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白人行为对丛林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土地的影响。第三部分探讨白人在非洲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白人殖民者对当地土著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是白人殖民者之间的冷漠。白人殖民者的到来不仅仅为当地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并且导致了当地社会人际关系的危机。白人把当地土著人仅仅看成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冷漠地对待自己的白人同胞。第四部分试图揭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产生的原因。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其一,欧洲的社会环境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使白人殖民者从欧洲到非洲的航海成为可能,而且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更多的白人愿意去非洲成为殖民者,或是为了在当地野蛮的土著中间传播欧洲文明,或是为了获取象牙利益;其二,深藏于欧洲文明发展之初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欧洲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为欧洲中心主义,使欧洲人民产生了无比的种族优越感,不仅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统治者,还认为其他的一切种族都是劣势种族;其三,欧洲白人殖民者对自然的态度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后,本文得出结论:欧洲白人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殖民地刚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很多问题,如自然生态的失衡和社会道德危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为满足自己而去攫取自然资源。而且,在这个物质充斥的时代,人们强调更多的是金钱和物质。正如黑暗之心中的白人,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多的金钱。渐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总之,现在人类也面临着当时刚果面临的危机。既然仅仅依靠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本文在此提出设想,如果人类不仅仅诉诸技术的进步来解决那些问题,而是注重转变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去处理问题,对于解决环境以及社会问题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3. 论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D422.6
  4. 《多少算够》的伦理思想解读,B82-05
  5. 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I561.074
  6. 卡逊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B82-058
  7.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生态纪录片叙事风格研究,J952
  8. 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研究,G711
  9. 凯瑟琳·曼斯菲尔短篇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I561.074
  10. 环境问题成因的哲学探索,B82-058
  11.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向度探析,D61
  12. 《道德经》对当代生态伦理建构的启示,B82-058
  13. 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D621.5
  14. 湿地景观的可持续设计初探,X37
  15.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研究,B82-053
  16. 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I712
  17. 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B82-058
  18.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B82-058
  19. 生态伦理视域中的生态资本,B82-058
  20.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B82-05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