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研究

作 者: 张晓萌
导 师: 张锦冬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易逆差 原因 影响
分类号: F75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8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自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以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联系日益紧密,双方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目前(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和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尽管双方的进出口额所占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随着双方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东盟贸易就一直保持着逆差,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如国际产业链转移带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亚洲金融危机,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等等,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贸易逆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逆差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为国家和企业应对这一逆差带来的影响提供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做出相关说明。第二部分是中国和东盟贸易状况简介,包括历史情况、最新发展状况及逆差的情况和特征。第三部分,重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逆差产生的原因,其中运用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李光辉的显性比较优势理论。第四部分,运用福利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逆差对中国经济福利和企业的影响。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逆差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目录


提要  4-5
Abstract  5-7
1 引言  7-11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7-8
  1.2 研究现状  8-10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0-11
2 中国和东盟贸易状况简介  11-16
  2.1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基本状况分析  11-12
  2.2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特征  12-16
    2.2.1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国别特征  12-14
    2.2.2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贸易方式特征  14
    2.2.3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产品结构特征  14-16
3 逆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6-23
  3.1 国际产业链转移所带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6-18
    3.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  16-17
    3.1.2 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对原材料及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需求的增加  17
    3.1.3 资源禀赋差异及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的对生产性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  17-18
  3.2 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18-20
    3.2.1 中国入世后关税减让以及非关税壁垒取消或降低的影响  18-19
    3.2.2 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9-20
  3.3 亚洲金融危机  20-21
  3.4 双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21-22
    3.4.1 出口商品的高重合度带来的竞争性及产业内贸易分工带来的互补性  21
    3.4.2 李光辉显性比较优势理论  21-22
  3.5 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的不均衡影响  22-23
4 逆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3-37
  4.1 对中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23-34
    4.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分析  23-30
    4.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态效应分析  30-34
  4.2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34-37
    4.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企业商品贸易的影响  34-35
    4.2.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企业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35
    4.2.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的影响  35-37
5 对策及结论  37-44
  5.1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38-40
    5.1.1 中国政府应把握好大方向,根据东盟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差别的经济政策  38
    5.1.2 政府应为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8-39
    5.1.3 政府应加强引导我国和东盟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  39
    5.1.4 积极引进FDI与引导向东盟投资并举  39-40
    5.1.5 提升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量中的比重  40
  5.2 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40-42
    5.2.1 开发差异化产品,创立自己的品牌,避免直接竞争  40-41
    5.2.2 实施“走出去”战略  41-42
  5.3 结论  42-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7-48
详细摘要  48-51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4.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5.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6.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8.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9.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0.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11.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2.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1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4.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5.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6.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7.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8.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9.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20.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21.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各国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 > 与各国贸易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