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田管理措施对红壤稻田土壤养分及杂草种群的影响

作 者: 李照全
导 师: 周卫军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农田管理措施 土壤养分 杂草种群 生物多样性 水稻
分类号: S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对田间杂草调查及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土壤采样分析,探讨了长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稻田杂草种群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及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整个生育期,不同种植制度下冬泡处理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冬泡处理土壤pH值在5.11-5.55之间,冬油菜处理和冬绿肥处理分别在4.93-5.44和4.91-5.40之间;冬油菜处理土壤碱解N含量最低,早稻成熟期与晚稻成熟期较冬泡处理低28.1 mg/kg和21.8 mg/kg;冬绿肥处理土壤速效P含量最低,早稻移栽前与晚稻成熟期较冬泡处理低4.3 mg/kg和2.7 mg/kg;而土壤速效K含量冬油菜处理和冬绿肥处理都较低。不同施肥措施下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速效P含量最高,土壤碱解N、速效K含量最低,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碱解N、速效K含量最高,但速效P含量却最低。早稻成熟期与晚稻成熟期,化肥处理土壤速效P含量较高量有机肥处理高14.8mg/kg和5.4 mg/kg,而土壤碱解N含量较高量有机肥处理低31.0 mg/kg和41.3 mg/kg,土壤速效K含量低27.8 mg/kg和29.0 mg/kg。不同地下水位间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没有差异。2.水稻整个生育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pH值、碱解N、速效P及速效K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早稻移栽前到早稻返青期,土壤pH值与速效养分均有明显升高。早稻返青期到早稻分蘖期,土壤pH值明显降低,早稻成熟期到晚稻分蘖期,土壤pH值都有明显上升趋势,而早稻分蘖期到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期到成熟期,田间土壤pH值变化幅度不大。早稻返青期到分蘖期,土壤碱解N含量明显降低,早稻分蘖期到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期到成熟期,土壤碱解N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早稻返青期到成熟期,土壤速效P含量先降后升,早稻成熟期到晚稻齐穗期,土壤速效P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早稻返青期到齐穗期及晚稻分蘖期到齐穗期,土壤速效K含量呈降低趋势,早稻齐穗期到成熟期,土壤速效K含量降低幅度较小,而晚稻齐穗期到成熟期有所增加。3.不同种植制度下冬泡处理早稻及晚稻产量分别为5031kg/hm~2和6568 kg/hm~2,较冬油菜和冬绿肥处理低。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产量没有差异,晚稻产量以化肥处理最低,为6481 kg/hm~2,而高量有机肥处理和常量有机肥处理没有差异。不同地下水位间早稻和晚稻产量都没有差异。4.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田间杂草密度及优势杂草种类发生了变化。早稻田间不同种植制度及施肥措施下杂草的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都存在差异,晚稻田间不同施肥措施下高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而不同地下水位间早稻、晚稻田间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无差异。5.种植制度对早稻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影响最大,施肥措施对晚稻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影响最大,地下水位对早稻、晚稻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影响均为最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0
  1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11-14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功能  11-12
    1.2 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概况与功能  12-14
  2. 杂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4-15
  3. 农田管理措施对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17
    3.1 施肥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15-16
    3.2 轮作制度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16
    3.3 其它因素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16-17
    3.4 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17
  4.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7-18
    4.1 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7-18
    4.2 轮作制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8
    4.3 地下水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8
  5. 展望与发展趋势  18-20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案  20-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
  2. 主要研究内容  20-21
  3. 试验方案  21-25
    3.1 技术路线  21
    3.2 试验方案  21-25
第三章 农田管理措施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25-40
  1. 前言  25
  2. 结果与分析  25-38
    2.1 土壤pH值  25-28
    2.2 土壤碱解N  28-31
    2.3 土壤速效P  31-34
    2.4 土壤速效K  34-37
    2.5 水稻产量  37-38
  3 小结  38-40
第四章 农田管理措施对稻田杂草种群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0-51
  1. 前言  40-41
  2. 结果与分析  41-49
    2.1 杂草密度  41-43
    2.2 优势杂草种类  43-45
    2.3 杂草与农田管理措施的关系  45-46
    2.4 农田管理措施对杂草种群组成的影响  46-47
    2.5 生物多样性指数  47-49
  3 小结  49-51
第五章 结论  51-55
  1. 全文结论  51-54
  2 建议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作者简介  60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4.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5.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6.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7.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8.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9.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0.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1.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2.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3.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4.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5.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6.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7.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8.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9.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20.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21.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有害植物及其清除 > 杂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