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常德市螟虫发生及危害动态研究

作 者: 朱骏
导 师: 高必达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保护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水稻 发生 为害 预测模型
分类号: S435.1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旨探明常德市历年稻螟发生为害的基本规律,为防治螟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文献资料来分析常德市历年螟虫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螟虫为害的影响因子。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类统计,运用数理统计中相关分析方法,建立螟虫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实地调查,比较稻螟的实际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研究结果如下:①从常德市历年测报灯下螟虫发生量统计结果来看,1991—2006年以来三化螟二化螟混合交替大发生,大螟发生数量少。近2年来,三化螟发生显著减少,二化螟发生数量较大。洞庭湖区的汉寿县和澧县2002—2006年二化螟发生量急剧上升,三化螟急剧减少,已成为次要害虫。二化螟已上升为主要测报和防治对象,以洞庭湖区和平原区发生量大,为害较重;丘陵山区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相对较轻。二化螟一年发生有三个明显高峰时段,第一个盛蛾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第二个盛蛾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个盛蛾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②常德市螟虫发生危害主要影响因子有桥梁田的变化、杂交水稻及“双两大”推广、晚稻大面积早播早插、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及防治农药品种。一季稻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与为害,双季稻利于三化螟的发生与为害。晚稻的大面积早播早插,便于中稻田螟蛾直接飞到晚稻本田产卵繁殖。绿肥留种田有利于越冬虫源安全羽化。翻耕田越冬幼虫死亡率为85.6%,免耕田越冬幼虫死亡率为51.2%,免耕田比翻耕田降低34.4%。水稻播期拉长,对三化螟蛾择田产卵侵入有利。防治次数的减少,增加了螟虫的危害。农药的长期单一使用使螟虫产生抗药性。③根据15年的历史测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三化螟第二代始盛蛾期预测模型为:y==78.1-3.16x,x表示五月份平均气温,y表示第二代始盛蛾期;第三代始盛蛾期预测模型为:y=3.18+0.65x,x表示第二代始盛蛾期,y表示第三代始盛蛾期;第四代始盛蛾期预测模型为:y=6.71+0.52x,x表示第三代始盛蛾期,y表示第四代始盛蛾期;第三代始盛孵期预测模型为:y=6.88+0.62x,x表示第二代始盛蛾期,y表示第三代始盛孵期;第四代始盛孵期预测模型为:y=7.18+0.44x,x表示第三代始盛蛾期,y表示第四代始盛孵期。二化螟第三代始盛蛾期预测模型为:y=10.97+0.375x,x表示第二代始盛蛾期,y表示第三代始盛蛾期。三化螟第二代蛾量预测模型为:y=22.53+0.48x,x表示第一代蛾量比,y表示第二代蛾量比;第三代蛾量预测模型为:y=12.48+0.37x,x表示第二代蛾量比值,y表示第三代蛾量比值。二化螟第一代蛾量预测模型为:y=165.2-0.28x,3—4月雨量为x,第一代蛾量为y;第二代蛾量预测模型为:y=19.38-2.74x,第一代蛾量为x,第二代蛾量为y。④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三化螟各代螟害程度与卵块大小、卵粒数、卵块数量及卵块孵化时间有一定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6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
  1.2 研究进展  10-15
    1.2.1 主要稻螟的分布研究  10-11
    1.2.2 水稻耕作制度变更对稻螟发生与危害研究  11
    1.2.3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螟发生与为害的影响研究  11-12
    1.2.4 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对稻螟发生与为害的影响研究  12
    1.2.5 气象因子对螟虫种群的影响研究  12-13
    1.2.6 化学农药对稻螟的影响研究  13
    1.2.7 转基因抗螟虫水稻研究  13-14
    1.2.8 稻螟灾害损失研究  14-15
  1.3 常德市稻螟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15-16
2 材料与方法  16-17
  2.1 材料  16
  2.2 方法  16-17
3 结果与分析  17-34
  3.1 常德市螟虫发生危害程度变化  17-21
    3.1.1 历年测报灯下螟虫发生量的变化  17-18
    3.1.2 常德稻区2002—2006年二化螟三化螟发生程度比较  18
    3.1.3 常德市1960—1964年螟虫各代发生量比较  18-19
    3.1.4 常德市2003—2006年二化螟各代本田卵、幼虫发生量与为害程度比较  19
    3.1.5 2006年常德市不同区域二化螟蛾灯下数量消长  19-21
  3.2 螟虫发生危害动态变化成因  21-25
    3.2.1 桥梁田的变化  21-23
    3.2.2 有效越冬虫源田  23-24
    3.2.3 水稻播期、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变迁  24-25
    3.2.4 防治水平  25
  3.3 常德市水稻螟虫测报模型构建  25-31
    3.3.1 发生期预测模型  26-28
    3.3.2 发生量预测模型  28-31
  3.4 三化螟卵块与为害程度关系  31-34
    3.4.1 卵块大小、卵粒数与螟害株的关系  31-32
    3.4.2 田间卵块数量与螟害株的关系  32
    3.4.3 田间螟害株发展状况  32-33
    3.4.4 卵块与螟害株范围  33-34
4 结论和讨论  34-36
  4.1 结论  34-35
  4.2 讨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9
致谢  39-40
作者简介  40

相似论文

  1. LXI任意波形发生器研制,TM935
  2.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3.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4.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5.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6.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7.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8.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9.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0.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1.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2.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3.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4.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5.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6.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7.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8.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9.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1.4
  20. 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硬度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21. 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预测模型研究,X8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虫害 > 水稻螟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