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

作 者: 许群
导 师: 刘惠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隐喻理解 隐喻生涯理论 归类理论 常规性 适宜性
分类号: H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喻理解研究中,归类理论和生涯理论对隐喻理解过程有着不同的观点。归类理论认为隐喻理解是归类过程:将本体纳入到喻体的类别中,从而继承那个类别的相关特征。归类理论认为,隐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常规性并不是隐喻理解的重要调节因素,因为常规性只涉及到喻体概念。相反,该理论认为是适宜性调节隐喻理解,因为适宜性涉及到本体和喻体的交互作用。隐喻生涯理论认为,隐喻的加工取决于隐喻的常规性。当隐喻喻体在其用法“生涯”中变得常规时,它就从比较加工转变为归类加工。根据生涯理论,人们理解新颖隐喻,运用的是比较加工策略;而理解常规隐喻,则是运用归类加工策略。虽然常规性和适宜性在理论上是两个独立因素,但是以往的绝大多数研究在验证这两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时没有控制其他因素,从而混淆了这两个因素。因此,通过实证研究,独立控制常规性和适宜性,考察其对隐喻理解加工过程的影响将会区分隐喻的归类理论和生涯理论。本论文有两个研究目的。第一,探索隐喻整体的适宜性和喻体的常规性等因素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以及相互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第二,通过探索汉语环境下影响隐喻理解过程的指标因素,为现有的隐喻理解理论提供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实验一、二、三分别考察了常规性和适宜性对比喻句的语法形式偏好、比喻句的理解速度和可理解等级以及隐喻归类倾向的影响,实验四考察了抽象性在隐喻理解中的中介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适宜性对比喻句的形式偏好、理解速度和可理解等级以及归类倾向有显著影响,而常规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抽象性的中介作用也并未被证实。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结论1:在汉语隐喻理解中,比较适用的是归类理论。2:汉语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的首要影响因素,是隐喻的适宜性水平,而不是隐喻的常规性水平和抽象性水平。3:在语法形式上,高适宜表述更偏向归类形式(即隐喻形式),低适宜表述更偏向比较形式(即明喻形式)。4:在理解时间上,高适宜比喻快于低适宜比喻。5:在可理解等级上,高适宜比喻的可理解性高于低适宜比喻。6:在归类倾向上,隐喻越适宜,本体越有可能被纳入喻体命名的范围内。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
    1.2.1 理论意义  11
    1.2.2 实践意义  11
  1.3 隐喻理解的认知理论  11-17
    1.3.1 隐喻概念  12-13
    1.3.2 概念隐喻理论  13-14
    1.3.3 特征匹配理论  14-15
    1.3.4 品质归类理论  15-16
    1.3.5 结构映射理论  16
    1.3.6 隐喻生涯理论  16-17
  1.4 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适宜性  17-21
    1.4.1 常规性  17-18
    1.4.2 适宜性  18-19
    1.4.3 常规性和适宜性的混淆  19-21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21-23
  2.1 问题提出  21
  2.2 研究指标和目的  21-23
第三章 常规性和适宜性影响隐喻理解的实验研究  23-47
  3.1 实验一:语法形式偏好任务  23-31
    3.1.1 实验目的  23
    3.1.2 实验假设  23
    3.1.3 实验方法  23-27
    3.1.4 结果与讨论  27-30
    3.1.5 结论  30-31
  3.2 实验二:隐喻理解任务  31-40
    3.2.1 实验目的  31
    3.2.2 实验假设  31
    3.2.3 实验方法  31-33
    3.2.4 结果与讨论  33-38
    3.2.5 结论  38-40
  3.3 实验三:隐喻归类任务  40-45
    3.3.1 实验目的  40
    3.3.2 实验假设  40
    3.3.3 实验方法  40-41
    3.3.4 结果与讨论  41-43
    3.3.5 结论  43-45
  3.4 实验四:隐喻句抽象性水平评价  45-47
    3.4.1 实验目的  45
    3.4.2 实验方法  45
    3.4.3 结果与讨论  45-46
    3.4.4 结论  46-47
第四章 总讨论与结论  47-52
  4.1 总讨论  47-50
  4.2 结论  50
  4.3 问题与展望  50-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7
附录  57-74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4-75

相似论文

  1.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2. 高校辅导员常规性工作规范化管理,G641
  3. 规划填海前后莱州湾冲淤演变研究,TV148
  4. 青岛崂山区北宅、王哥庄、沙子口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P642
  5. ‘华脆’苹果性状观察鉴定及其果实制汁适宜性评价研究,S661.1
  6. 达州白肋烟烟区土壤肥力评价及氮磷钾肥效研究,S572
  7. 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F592.7
  8. 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调查评价与研究,F323.211
  9. 廉江市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F323.211
  10. 莱州湾西岸工程地质环境及桩基础的适宜性研究,P75
  11. 基于RS与GIS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P237;F301.2
  12. 基于GIS云南省高山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F301
  13. 城镇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4. 气候变化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影响研究,S863
  15. 政论隐喻:理解与翻译,H315.9
  16. 新建铁路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工程适宜性评价,P694
  17. 基于RS和GIS的简阳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208;TU984.113
  18. 基于GIS的泸定县耕地适宜性评价及供需潜力分析,P208
  19. 大连北三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X820
  20. 西安市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探析,TU986
  21. 高层住宅建筑底部架空空间使用适宜性研究,TU241.8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写作、修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