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云南省高山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作 者: 蒋翌帆
导 师: 邓钢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高山峡谷地区 土地适宜性评价 澜沧县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特定土地利用为目的,评价土地适宜性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尖锐、土地资源紧缺、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迫切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人地矛盾突出的高山峡谷山区尤为如此,其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山区资源的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本文欲通过探索GIS技术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在脆弱的高山峡谷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针对评价结果,对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发展建议。本文以高山峡谷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的云南省澜沧县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的农用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作为评价对象,以精度为50×50的栅格数据作为评价单元,选定适合于高山峡谷地区的影响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借助GIS强大的缓冲区分析、DEM地形分析、叠加分析和空间插值运算等空间分析功能,制作研究区参评因子的单因子评价图层。将专家分析法(Delphi)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加权指数和法对澜沧县农、林、牧及建设用地进行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综合评定,为高山峡谷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优化配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澜沧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看,全县林地占到了总面积的62.58%,其它的已利用土地面积仅占25.80%;牧草地少,严重阻碍了全县未来商品牛、羊基地的发展规模;建设用地数量太少,不适应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结果表明,澜沧县土地利用结构单一、不合理。(2)从适宜性评价结果空间分布上看,澜沧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高度适宜区域分布于行政中心周围和214国道附近,林地高度适宜区和中等适宜区基本分布在主要道路周围,而牧草地则广泛分布于距离行政中心较远、地势平坦的东南部地区,从数值上看,农用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高度适宜面积比例分别为:18.15%、17.57%、23.80%、14.21%,高度适宜级所占比例小。(3)将分析结果与澜沧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相比较,从空间分布上看,牧草地高度适宜区分布比较集中,但实际上澜沧县的牧草地分布比较散,因此应该在合适的地方适当的开发牧草地,可考虑将之规模化,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加快澜沧县的经济发展。数值上分析,可以看出澜沧县林地高度适宜区域1523.3 km2分布了1320.5 km2,建设用地有91%属于高度适宜级,一方面表明澜沧县生态环境目前来说较好,可以适当的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研究区林地、建设用地的选址比较合理。分析结果表明:GIS与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对脆弱的高山峡谷地区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土地优化管理及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提供分析依据,从而对澜沧县甚至广泛的高山峡谷地区未来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8
  1.1 研究背景  11-14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3
    1.1.3 云南高山峡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现状  13-14
  1.2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6
    1.2.1 研究目标  14-15
    1.2.2 研究内容  15
    1.2.3 技术路线  15-16
  1.3 文章结构  16-18
第二章 高山峡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介绍  18-35
  2.1 土地和土地资源概述  18-19
  2.2 土地评价概述  19-20
  2.3 土地评价理论依据  20-23
  2.4 土地适宜性评价常用方法的介绍  23-26
    2.4.1 评价因素选取的方法  23
    2.4.2 权重值确定的方法  23-25
    2.4.3 适宜性等级划分的方法  25-26
  2.5 高山峡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含义  26
  2.6 高山峡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26-27
  2.7 高山峡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关键技术介绍  27-35
    2.7.1 DEM应用  27-28
    2.7.2 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的选择  28-29
    2.7.3 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9-32
    2.7.4 空间分析中的叠加分析  32-33
    2.7.5 扩散性因子作用分值的计算  33-35
第三章 澜沧县(研究区域)概况  35-40
  3.1 云南高山峡谷地区环境特征  35
  3.2 澜沧县自然地理状况  35-37
  3.3 澜沧县经济和文化  37-38
  3.4 澜沧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8-40
第四章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探讨  40-61
  4.1 澜沧县DEM的建立  40-41
  4.2 高山峡谷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41-44
    4.2.1 GIS数据库的概念和特征  41
    4.2.2 高山峡谷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41-44
  4.3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拟定  44-45
  4.4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确定  45-46
  4.5 澜沧县评价因子的选取  46-47
    4.5.1 评价因子选取原则  46
    4.5.2 构建评价因子体系  46-47
  4.6 澜沧县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7-49
  4.7 澜沧县单因子评价图层生成  49-56
  4.8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56-61
    4.8.1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58-59
    4.8.2 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59
    4.8.3 牧草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59
    4.8.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59-61
第五章 澜沧县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61-63
  5.1 综合评价结果与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相比较  61
  5.2 澜沧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61-63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3-67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3-64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4-65
  6.3 亟待完善的工作  65-67
参考文献  67-73
附录A  73

相似论文

  1.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2.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研究,X825
  3. 基于VGIS系统的煤炭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拟,X831
  4.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TP311.52
  5. 基于Skyline的世博可视化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TP391.41
  6. 基于GIS/RS的克拉玛依生态环境变化分析,P208;P237
  7. 基于GIS的隧道开挖引发地表建筑物损害评价与防御研究,TU746;P208
  8. 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X37
  9. 基于GPRS和WMRNET的节能路灯的系统设计,TM923.5
  10. 共享式的士管理系统研发与实现,TP311.52
  11. 基于WebGIS的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系统研究,TP311.52
  12. 基于GIS技术的泰安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研究,S162
  1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编辑系统,TM769
  14. 基于Java技术的移动协同办公系统研究,TP311.52
  15. 防空警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16. 基于GIS的人工鱼礁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践,S953.1
  17. 数字村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P208
  18. 基于GIS的民用机场净空评价研究,V351
  19.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TM76
  20.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