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 者: 邓菲
导 师: 胡兴昌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入职教育 理科教师 培养模式 比较 启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于在教育机构中担任理科科目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针对新入职的理科教师的培养也更为迫切。入职教育的开展能支持入职阶段的理科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生涯,有效地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对于理科教师的入职培养已呈规范化和制度化,并拥有大量成功的培养案例。这对我国理科教师入职培养模式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通过整理现有的文献,对美国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及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以上海市部分中学为典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初任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包括入职教育形式、内容、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分析总结上海市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现状及不足。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比较了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建议,为提高我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1)培养目标模糊,缺乏导向作用。(2)培养内容与教师急迫需要的学习内容吻合度不高,忽视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实践性知识。(3)培养方式单一,对于真正能够提高理科教师专业技能,且形式活泼、参与性强的培养方式较少被重视及运用。(4)评价内容及方式出现形式化,单一化倾向。忽视主体性、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调查结果与比较研究,对我国中学理科入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培养目标的设定应从初任教师发展阶段特点出发,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三个层面上设定细致、具体的目标,充分发挥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2)根据学科教师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内容,提高入职教育的针对性。(3)采用多元化入职教育培训形式。(4)发展多维入职教育评价体系,重视评价对教师的发展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9
  1.1 问题的提出  11-15
    1.1.1 21 世纪中学理科教师质量要求分析  11-13
    1.1.2 入职教育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13-15
  1.2 研究综述  15-17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5-1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6-17
    1.2.3 文献简评  17
  1.3 研究方法  17-19
    1.3.1 文献综述  17
    1.3.2 问卷调查  17-18
    1.3.3 比较研究  18-19
第二章 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参照  19-31
  2.1 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19-21
    2.1.1 理科教师  19
    2.1.2 初任教师  19
    2.1.3 教师教育  19-20
    2.1.4 教师入职教育  20
    2.1.5 培养模式  20-21
  2.2 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理论基础  21-24
    2.2.1 成人学习理论  21-22
    2.2.2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  22
    2.2.3 终生教育理论  22-23
    2.2.4 人本化教育理念  23
    2.2.5 余力理论  23-24
  2.3 中美理科教师入职教育概况  24-31
    2.3.1 美国理科教师入职教育概述  24-28
    2.3.2 我国理科教师入职教育现状概述  28-31
第三章 上海市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现状的问卷调查  31-46
  3.1 调查概况  31-32
    3.1.1 调查目的  31
    3.1.2 调查方法  31-32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44
    3.2.1 被调查理科初任教师的基本情况  32
    3.2.2 理科初任教师工作量分析  32-34
    3.2.3 初任教师专业共性需求情况分析  34-35
    3.2.4 理科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际开展情况分析  35-44
  3.3 结论分析  44-46
    3.3.1 培养目标模糊,缺乏导向作用  44
    3.3.2 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实践性  44-45
    3.3.3 培养方式单一,忽视教师需求  45
    3.3.4 培养评价方式形式化,忽视发展性作用  45-46
第四章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比较  46-60
  4.1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目标比较  46-49
    4.1.1 中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目标  46-47
    4.1.2 美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目标  47-48
    4.1.3 比较与分析  48-49
  4.2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方式比较分析  49-52
    4.2.1 中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方式分析  49-50
    4.2.2 美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方式分析  50-52
    4.2.3 比较与分析  52
  4.3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内容比较  52-56
    4.3.1 中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内容分析  53-54
    4.3.2 美国中学理科教师培养内容分析  54-55
    4.3.3 比较与分析  55-56
  4.4 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质量评价比较  56-60
    4.4.1 中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56-57
    4.4.2 美国中学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57-58
    4.4.3 比较与分析  58-60
第五章 对我国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启示  60-64
  5.1 对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启示  60
  5.2 对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内容的启示  60-61
  5.3 对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方式的启示  61-62
  5.4 对理科教师入职教育培养质量评价的启示  62-6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64-65
  1 研究创新点  64
  2 研究不足  64-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72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72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6.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7.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9.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0.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1.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12.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13.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4.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5.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16.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7.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8.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9.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20.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21.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