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学说。正常的运气变化"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临证方药文献研究

作 者: 杨丽莎
导 师: 王彤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天人相应 五运六气 六气 运气方剂 四气五味
分类号: R2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反常、天灾的频发、疫病的全球化流行等等社会发展的现实,人们越来越关注入与自然的关系,中医理论中的“天人相应”与这一问题相呼应。在“天人相应”理论中,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可以说是六气 的学位论文">五运六气学说。正常的运气变化有利于万物生化,而异常的运气变化则会导致灾变。运气周而复始的变化,使自然界出现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胜、复等等情况。本文仅以古代文献中关于“六气”司天在泉的证治原则及其方剂为研究对象。研究历代医家将这些原则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创立、归纳运气的方剂,以期丰富运气学说的内涵。1.目的:本文属于文献研究范畴,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历代医家对运气学的认识,理清“六气”的制方原则及规律;挖掘涉及运气的“六气”的方剂,研究关于“六气”方剂的用药及组方特点,解释、比较、印证运气的证治原则,为其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依据;并且拓宽运气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学方法,挖掘《内经》中关于运气证治原则,收集整理历代医家关于运气学说的古代相关文献,梳理分析文献资料。以历代医家文献中关于五运六气的方药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方法将所收集的运气方剂,根据其药物用量、药物气味,按四气五味进行分类、归纳、计算、总结,从中探求五运六气的遣方用药规律,了解五运六气用药特点,并加以总结。为运气学说运用于临床,提供方药方面的参考资料,以期拓宽“五运六气”学说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试图提高方药在运气学说中的应用可能。3.结果:理论研究发现,历代医家的文献著作里,运气学说在医学领域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养生、治疗、方剂、药物及针灸等,从对运气原则的解释、临床运用到制方之法的发挥相当全面。对运气方剂的文献研究发现,其组方、药物的气味都有特点及规律可循。对运气方剂的数学方法研究发现,从五个属“厥阴风木”方剂的图表中看到两种情况,一些方剂符合原则,另一些是将四气中“寒凉”换做“温热”,五味为“辛苦甘”从五个属“少阴君火”方剂的图表中看到,四气主要是以寒为主,五味中变化较为复杂,但是甘味药特别突出,占主导地位。从五个属“太阴湿土”方剂的图表中看到,其特点是“甘(淡)平”。在此基础上,四气多以“温热”占主导,五味以“辛苦”为主。从五个属“少阳相火”方剂的图表中看到,这类方剂气味较为统一,主要是“苦寒”。从五个属“阳明燥金”方剂的图表中看到,它们的四气主要以“温热”为主,五味以“苦辛”为主,辅以“甘酸”。从五个属“太阳寒水”方剂的图表中看到其四气以“温热”为主,五味以“甘辛”为主。4.结论:4.1本研究所挖掘的“六气”方剂如下:可归入“厥阴风木”的方剂主要有:敷和汤、防风通圣散、防风天麻散(汤)、祛风丸、防风汤、排风汤、消风汤(散)、小续命汤、桂枝苓胶汤、风胜燥制火并汤等。可以归入“少阴君火”的方剂主要有:正阳汤、白虎汤、桂苓甘露饮、桂苓白术散、益元散、化痰玉壶丸、玉露散、石膏散、黄连丹皮汤、火胜寒制湿并汤等。可归入“太阴湿土”的方剂主要有:备化汤、白术木香散、大橘皮汤、桂苓白术丸、五苓散、益元散、橘皮白术散、术甘苓泽汤、土胜风制燥并汤等。可归入“少阳相火”的方剂主要有:升明汤、凉膈散、黄连解毒汤、诸承气汤、八正散、泻心散、神芎丸、调胃散、柴胡芍药汤、火胜阴精制雾沤溃并汤等。可归入“阳明燥金”的主要方剂有:审平汤、脾约丸、润肠丸、麻仁丸、神功丸四生丸、百合五味汤、热制寒并汤等。可归入“太阳寒水”的方剂主要有:静顺汤、大己寒丸、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姜附汤、二姜丸、术附汤、苓甘姜附汤、水胜湿制风并汤等。4.2每一气与其相应“主治”之间的“五行生克规律”是:“风淫治宜辛凉”遵循“金克木”。“热淫治宜咸寒”含有“水克火”。“湿淫治宜苦热”是“火生土”。“火淫于内治宜咸冷”蕴有“水克火”;“火淫所胜治宜酸冷”蕴有“木生火”。“燥淫治宜苦温”寓“火克金”。“寒淫所胜治宜辛热”寄“金生水”;“寒淫于内治宜甘热”寄“土克水”。六气主治原则可简化为:风淫治宜辛凉。热淫治宜咸寒。湿淫治宜苦热。火淫所胜治宜酸冷;火淫于内治宜咸冷。燥淫治宜苦温。寒淫所胜治宜辛热;寒淫于内治宜甘热。4.3运气证治原则从四气五味的角度阐述,可以简化为:属“厥阴风木”治则的四气主要以“寒凉”为主,五味主要以“辛苦甘”为主;属“少阴君火”治则的四气主要以“寒凉”为主,五味主要以“咸苦甘”为主,辅以“酸”;属“太阴湿土”治则的四气主要以“温热”为主,五味主要以“苦辛酸淡(甘)”为主;属“少阳相火”治则的四气主要以“寒凉”为主,五味不论是“酸”还是“咸”,都必有“苦”味;属“阳明燥金”治则的四气主要以“温热”为主,五味主要以“苦辛”为主,辅以“酸甘”;属“太阳寒水”治则的四气主要以“温热”为主,五味主要以“辛甘”为主,辅以“苦咸”4.4运用数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在所录“六气”方剂中,“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的方剂在四气和五味方面,都与其原则基本符合;“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方剂的四气特点与其原则一致,五味有所侧重,突出了其中的某一味;“厥阴风木”方剂的五味特点与其原则相同,部分方剂四气与原则相左;“太阴湿土”方剂除去“甘淡”因素外,与原则基本相近。运用较广“六气”方剂的组方规律与《内经》运气证治原则似近程度很高。从四气的角度来看,“厥阴”部分方剂为顾护脾土以“温热”为主,“太阴”一组比较平和,其它四组基本符合运气证治原则所述四气的偏性;从五味的角度来讲,除“太阴”一组方剂突出体现“甘淡”,“少阴”“少阳”方剂突出某一味之外,其它三组基本与原则一致。改变仍是以运气证治原则为基础,证明了运气证治原则存在临床实用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28
  综述一 "脏气法时"的内涵探讨  10-18
    1.脏气与天体运行相应  10-11
    2.脏气与四时相应  11-13
    3.脏气与古今气候的变迁相应  13-14
    4.脏气与六气 的学位论文">五运六气变化相应  14-15
    5.脏气与地域气候相应  15-16
    6.总结与展望  16-17
    参考文献  17-18
  综述二 "五运六气"学说研究概况  18-28
    1.对"五运六气"全面认识  18-20
    2.五运六气的临床指导作用  20-21
    3.历代对"五运六气"研究  21-24
    4."五运六气"理论的国内外现代研究概况  24-25
    5.总结与展望  25
    参考文献  25-28
前言  28-29
第二部分 基于六气司天在泉的临证方药文献研究  29-49
  1.依证立法与依气立法的探讨  29-33
    1.1 厥阴风木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0-31
    1.2 少阴君火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1
    1.3 太阴湿土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1-32
    1.4 少阳相火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2
    1.5 阳明燥金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2-33
    1.6 太阳寒水司天在泉的临证探讨  33
  2.历代医家关于运气治则的发挥及补充  33-38
    2.1 历代医家关于六气"治法"的探讨  34-36
    2.2 历代医家对运气"制方之法"的探讨  36-38
  3.后世医家创制的六气相应方剂  38-46
    3.1 陈无择创立的16首方剂被公认为"运气方剂"  38-42
    3.2 根据运气直接创立运气的方剂  42-43
    3.3 将运气、症状、制方法相结合设立的方剂  43-45
    3.4 将运气、制方法相结合设立的方剂  45-46
  4.小结  46-47
    4.1 综合上述文献,总结运气方剂  46
    4.2 运气制方重视"四气五味"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思想  46-47
    4.3 运气证治原则蕴含五行生克关系  47
    4.4 从运气证治原则提练运气制方中"四气五味"的侧重  47
  参考文献  47-49
第三部分 运气方剂的数学方法研究  49-70
  1.步骤  49-50
  2.列表、绘图及分析  50-68
  3.结果  68
  4.讨论  68-70
结语  70-72
致谢  72-73
个人简历  73

相似论文

  1. 季节变化影响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学机理研究,R56
  2. 儒医张仲景思想研究,R249
  3. 基于中医运气学理论及气象数据挖掘的疫病流行规律研究,R226
  4.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气候突变对脑卒中大鼠发病的影响,R277.7
  5. 季节变化对肺相关免疫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R228
  6. 《素问》“运气七篇”治则治法研究,R221.1
  7. 《素问》“运气七篇”源流的研究,R221
  8. 中医学“因时用药”规律的文献整理研究,R242
  9.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R281
  10.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论与有机系统哲学,R221
  11. 季节气候变化对松果腺褪黑素及相关免疫物质影响的文献与实验研究,R22
  12. 《黄帝内经》天道观研究,R221
  13. 三伏天灸疗法的传统医学内涵,R245
  14. 《内经》五脏节律理论及长春市三所综合医院关于五脏疾病死亡节律的临床调查研究,R221
  15. “肺应秋”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R223
  16. “天人相应”理论的实验研究冬夏变化对甲状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R223
  17. 生态医学思想下的中西医病因学比较研究,R22
  18. 季节变化对呼吸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影响的研究,R56
  19. 《内经》五运六气生态观研究,R226
  20. “计算中药学”在中药药性及复方研究中的应用,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