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素问》“运气七篇”治则治法研究

作 者: 张立平
导 师: 潘桂娟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运气七篇 五运六气 治则治法
分类号: R2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是中医运气理论的奠基之作。“运气七篇”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五运六气立说,重点揭示疾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病因病机理论、诊治理论及方药理论,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运气理论体系。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专题研究并系统阐明“运气七篇”治则治法的理论成果尚属缺乏。“运气七篇”提出的治则治法,是中医治疗学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对临床辨证论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项研究以“运气七篇”为基本范畴,以治则治法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阐释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揭示其应用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参考。1“运气七篇”概论“运气七篇”结构完整,内容有序,分则为七,合则为一。综观“运气七篇”的内容,其首立纲纪,总赅五运六气的基本运行规律;再论五运之行、六气之化;次及五运、六气上下交互之用;而后则换位而观,一立足于五运以观六气,一立足于六气以察五运,最后落脚在运气理论的实际应用上。“运气七篇”是《内经》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思想基础、理论体系及其内容来看,“运气七篇”与其它篇章相互贯通,同时又以五运六气立论而又自成体系。“运气七篇”从“气化”的角度来认识自然和人体,把观察自然气候变化和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生命现象、疾病现象统一起来,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及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构建了“运气七篇”的理论基础。最后,本文总结和探讨了“运气七篇”的基本学术观点,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循环往复”的圜道观、“亢害承制”的自衡观、“生气通天”的生命观、“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的健康观和疾病观,以及病因学的“正邪观”、病机学的“求属观”、治疗学的“和调观”等,以有助于对“运气七篇”理论内涵、临床价值的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2“运气七篇’’的基本治则“运气七篇”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出发,明确提出了诸多防病、治病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时至今日对于临床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治则的抽象程度及适用范围,本文从理论内涵的阐发和临床运用规律总结的角度,对“运气七篇”的基本治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阐明。其一,对疾病治疗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则,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治病求属,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视五运六气之化之变,三因制宜”;“重视气运之升降出入,和调内外”;“以病之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其二,对独具特色的“标本中气所从治则”做了进一步探讨。“运气七篇”的治则治法,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气化”的思想以及辨证论治的精神。3“运气七篇”的基本治法“运气七篇”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已经作为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大法而广为应用的“正治法”和“反治法”,以及独具特色的“五郁治法”、“六气胜复治法”、“客主相胜治法”、“六气主时补泻治法”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医治疗学的内容。本研究重点对其深刻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以彰显其理论的意义和应用的价值。4思考与启示通过对“运气七篇”的系统研究,笔者发现对于运气理论的研究,在态度、理论阐释与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是首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本文提出“努力发掘,把握运气理论致用之处”、“神用无方,知常达变而不胶于定法”、“积极实践,发扬其防治疾病的特色”等三个方面,是应用“运气七篇”理论的关键所在。总之,“运气七篇”蕴含着理性的光芒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其留给我们的诊疗、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其精华和致用之处,需要我们加以发扬。因此,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临床应用,把握“运气七篇”的基本精神,发掘其在防病、治病中的特色与方法,将是中医学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贡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3
文献综述  13-21
前言  21-23
正文  23
1 “运气七篇”概论  23-30
  1.1 “运气七篇”之间的关系  23
  1.2 与《内经》其它篇章的关系  23-24
  1.3 理论基础——气化学说  24-25
  1.4 基本学术观点  25-30
    1.4.1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25
    1.4.2 “循环往复”的圜道观  25-26
    1.4.3 “亢害承制”的自衡观  26
    1.4.4 “生气通天”的生命观  26-27
    1.4.5 “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的健康观、疾病观  27
    1.4.6 病因学的观点——正邪观  27-28
    1.4.7 病机学的观点——求属观  28-30
    1.4.8 治疗学的观点——和调观  30
2 “运气七篇”的基本治则  30-46
  2.1 治病求属,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30-32
    2.1.1 把握病机,分辨寒热  31
    2.1.2 疏气令调,治有逆从  31
    2.1.3 病之中外,各绝其源  31-32
  2.2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32-35
    2.2.1 胜复之治,各安其气  32-33
    2.2.2 以偏纠偏,用药有度  33-35
  2.3 视五运六气之化之变,三因制宜  35-41
    2.3.1 无失天信,因时制宜  35-39
    2.3.2 同病异治,因地制宜  39-40
    2.3.3 禀气不同,因人制宜  40-41
  2.4 重视气运之升降出入,和调内外  41-43
    2.4.1 疏调气机  41-42
    2.4.2 健运枢机  42
    2.4.3 顺气调神  42-43
  2.5 以病之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43-44
    2.5.1 病之所在  43
    2.5.2 病性寒热  43-44
    2.5.3 病形盛衰  44
  2.6 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  44-45
    2.6.1 静以待时  44-45
    2.6.2 必养必和  45
  2.7 审察标本中气之化,治有所从  45-46
    2.7.1 标本同气,治从本取  45-46
    2.7.2 标本气反,从标从本  46
    2.7.3 标本异气,治从中气  46
3 “运气七篇”的基本治法  46-56
  3.1 正反之治  46-47
    3.1.1 逆者正治  46-47
    3.1.2 从者反治  47
  3.2 五郁之治  47-50
    3.2.1 辨阴阳五行,审下承之气  48-49
    3.2.2 顺五气之性,解五郁之困  49
    3.2.3 五郁治法的双重指导意义  49-50
  3.3 六气胜复之治  50-53
    3.3.1 司天在泉淫胜治法  50-51
    3.3.2 邪气反胜治法  51-52
    3.3.3 六气相胜治法  52-53
  3.4 客主相胜治法  53-54
    3.4.1 佐以所利,和以所宜  53
    3.4.2 安其主客,适其寒温  53-54
    3.4.3 正味补泻,用有先后  54
  3.5 六气主时补泻治法  54-56
4 思考与启示  56-61
  4.1 思考  56-57
    4.1.1 需要以灵活客观态度对待运气理论研究  56-57
    4.1.2 需要继续系统深入地开展运气理论研究  57
  4.2 启示  57-61
    4.2.1 努力发掘,把握运气理论致用之处  57
    4.2.2 神用无方,知常达变而不胶于定法  57-58
    4.2.3 积极实践,发扬其防治疾病的特色  58-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9
致谢  69-71
个人简历  71

相似论文

  1. 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R222
  2. 《内经》汗法理论及应用探讨,R221
  3. 基于中医运气学理论及气象数据挖掘的疫病流行规律研究,R226
  4.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临证方药文献研究,R289
  5. 《素问》“运气七篇”源流的研究,R221
  6. 《黄帝内经》天道观研究,R221
  7. 《内经》五脏节律理论及长春市三所综合医院关于五脏疾病死亡节律的临床调查研究,R221
  8. 生态医学思想下的中西医病因学比较研究,R22
  9. 《内经》五运六气生态观研究,R226
  10. 六经辨证与六气司天关系研究,R241
  11. 初诊2型糖尿病六经辨证规律及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R259
  12. 运气学说如何结合子午、八法流注针法的理论研究,R226
  13. 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与新思考,R226
  14. 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之研究,R249
  15.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R222
  16.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渊源与形成研究,R221
  17. 活血祛痰熄风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242
  18. 唐容川《血证论》学术思想研究,R2-52
  19. 痢疾的中医古籍整理及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R259
  20. 风湿痹证的证治规律探讨,R255.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内经 > 素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