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研究

作 者: 王良波
导 师: 高晓清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
关键词: 大学生 可持续消费 研究
分类号: G64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环境的很大破坏,“两型社会”建设恰逢其时。如果把社会简单地看成“生产-消费”的两极,那么,“两型社会”建设当然需要在生产上转方式、调结构,然而,生产毕竟由消费拉动,那么在消费上就是要进行可持续消费大学生作为现在尤其是未来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群体,研究如何才能培养他们可持续消费,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对“两型”化生产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还能有利于满足代内、代际公平消费,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之上的科学、理性的生活消费方式,它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消费方式。它要求做到个人价值与资源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取向并重,消费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与相类似的概念:适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相比较,核心意义差别不很大,但是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内涵更全面、抽象层面更高、更符合人性、更面向未来,与“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与扩大消费也具有内在统一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理性,但是,毕竟他们正在成长,又极具活力,因此,他们的消费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可持续方面。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本文归纳出当前大学生消费具有如下可持续特征:虽仍以依赖性消费为主,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在增强;虽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但整体上量入为出;虽消费结构呈多样化态势,但主流合理;虽盲目随意消费仍然存在,但消费理性与计划在增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的几个不和谐: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不和谐、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不和谐、自身内心世界的不和谐。不和谐导致不可持续,不可持续源自不和谐。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内部因素的作用。大学生消费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消费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的消费存在许多不可持续的方面,它们自然折射到大学生的消费中。学校对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高校商业文化过于浓郁,大学精神和消费教育缺失是其主要影响。虽然大学生已经远离了父母,但是父母一直供养着学生的生活,家庭人员结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消费模式一直对学生的消费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生自身方面,他们的性别、年级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的思想、心理还不够成熟与理性,自我教育能力有限,导致消费的不理性、不科学。根据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消费,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外部着力,施加正面积极的影响,最后落实在学生自身。这是一个综合治理工程,需形成合力才能高效。整个社会需要在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上作出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激励不足消费、控制不当消费、规范大众媒介的传播行为,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应发挥大学生可持续消费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坚守大学精神,加强对学生消费教育与管理,为学生提供创造实践机会,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家庭要继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父母要做出良好消费的榜样,要合理提供孩子生活费用,要积极配合高校的消费教育。大学生自身应积极接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教育与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批判精神,找出自身消费缺陷,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方式,从而主动养成可持续消费习惯。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绪论  13-2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7
    1.1.1 研究背景  13-14
    1.1.2 研究意义  14-17
  1.2 文献综述  17-24
    1.2.1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  17-19
    1.2.2 关于"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消费的研究  19-20
    1.2.3 关于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研究  20-23
    1.2.4 对现有文献的简单评述  23-24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24-26
    1.3.1 可持续消费  24-25
    1.3.2 大学生可持续消费  25-2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6-29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6-27
    1.4.2 结构安排与逻辑  27-29
第二章 可持续消费理论探讨  29-47
  2.1 可持续消费思想的提出  29-31
    2.1.1 消费模式的历史演变  29-30
    2.1.2 可持续消费理论的提出  30-31
  2.2 后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相关消费理念  31-37
    2.2.1 相关消费理念的联系与区别  31-35
    2.2.1 两组概念关系的把握  35-37
  2.3 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37-39
    2.3.1 生态性与适量性  38
    2.3.2 公正性与发展性  38-39
    2.3.3 系统性与协调性  39
  2.4 可持续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9-47
    2.4.1 资源环境因素  39-40
    2.4.2 经济因素  40-43
    2.4.3 社会因素  43-45
    2.4.4 人口因素  45-46
    2.4.5 技术因素  46-47
第三章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47-70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47-50
    3.1.1 问卷设计  47-49
    3.1.2 问卷调查  49-50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50-59
    3.2.1 消费行为  50-56
    3.2.2 消费观念与心理  56-59
  3.3 大学生消费特征与问题分析  59-70
    3.3.1 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特征归纳  59-64
    3.3.2 大学生消费不可持续问题分析  64-70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70-91
  4.1 社会原因  70-78
    4.1.1 社会原因概述  70-72
    4.1.2 西方消费主义的侵蚀  72-73
    4.1.3 中国特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73-75
    4.1.4 企业营销与大众传媒的引诱  75-77
    4.1.5 来源地经济状况的影响  77-78
  4.2 学校原因  78-82
    4.2.1 校园商业文化的影响  78-79
    4.2.2 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79-80
    4.2.3 大学消费教育的缺失  80-81
    4.2.4 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81-82
  4.3 家庭原因  82-85
    4.3.1 父母职业的影响  82-83
    4.3.2 家庭人员结构的影响  83-84
    4.3.3 家庭养育模式的影响  84-85
    4.3.4 家庭消费模式的影响  85
  4.4 个人原因  85-91
    4.4.1 性别与年级的影响  85-87
    4.4.2 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87-88
    4.4.3 驾驭消费的能力不够  88-89
    4.4.4 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89-91
第五章 引导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91-107
  5.1 促进全社会可持续消费  91-94
    5.1.1 激励不足消费  91-92
    5.1.2 控制不当消费  92-93
    5.1.3 规范大众媒介的传播行为  93
    5.1.4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93-94
  5.2 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管理  94-100
    5.2.1 坚守大学精神  94-95
    5.2.2 加强消费教育与管理  95-97
    5.2.3 提供创造实践机会  97-99
    5.2.4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99-100
  5.3 发挥家庭正确引导作用  100-102
    5.3.1 父母做出良好消费的榜样  100
    5.3.2 合理提供孩子生活费用  100-101
    5.3.3 积极配合高校教育  101-102
  5.4 主动养成可持续消费模式  102-107
    5.4.1 树立远大理想  102-103
    5.4.2 培养批判精神  103
    5.4.3 反思自身消费缺陷  103-105
    5.4.4 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105
    5.4.5 培养良好的消费方式  105-107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07-113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或结论  107-110
  6.2 本文主要创新和特色  110-111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11-113
参考文献  113-115
附录  115-120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120-121
后记  121-123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0.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1.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3.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6.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7.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18.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9.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20.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2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