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作 者: 文涛
导 师: 黄秦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分类号: N0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于中国与日本近代化比较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探讨。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上相互毗邻,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叩关以前,两国都实行了一个世纪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两国几乎同时进行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1章 近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发展的历史背景  12-14
  1.1 清末洋务运动  12-13
  1.2 日本明治维新  13-14
第2章 近代日本技术引进与发展  14-26
  2.1 日本明治政府的技术观  14-15
  2.2 "殖产兴业"口号下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  15-18
  2.3 "富国强兵"口号下军事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18-19
  2.4 "文明开化"理念下技术教育与研究体系的形成  19-26
    2.4.1 明治政府技术教育的发展  19-21
    2.4.2 明治初期外国技术人员的雇佣与留学生的派遣  21-24
    2.4.3 近代日本学会组织的创建  24-25
    2.4.4 明治政府的科研机关  25-26
第3章 近代中国技术引进与发展  26-39
  3.1 洋务派的技术引进观  26-27
  3.2 "借法御辱"理念下的军事工业技术  27-29
  3.3 "借法求富"观念下基础工业技术  29-32
  3.4 清末技术教育与科研体系的发展  32-39
    3.4.1 清末近代技术教育的发展  32-35
    3.4.2 外籍人员的雇佣与留学生的派遣  35-37
    3.4.3 学会组织及科技刊物的出版  37
    3.4.4 清末科研机关的创立  37-39
第4章 近代中日两国技术特征之比较  39-50
  4.1 对近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总体评价  39
  4.2 近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观的比较  39-40
    4.2.1 两国技术引进观经历阶段不同  40
    4.2.2 两国技术引进观所属内涵不同  40
  4.3 中日两国相关技术领域之间的比较  40-44
    4.3.1 基础工业技术领域  41-42
    4.3.2 两国军事技术领域——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  42-44
  4.4 近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过程中科学体制化建设情况  44-50
    4.4.1 近代世界科技体制化的历程  44-45
    4.4.2 近代中日技术教育体制化建设的比较  45-46
    4.4.3 近代中日两国留学生与外国技术人员的雇佣及其管理之间的比较  46-48
    4.4.4 近代中日两国科学研究体制化建设之间的比较  48-50
小结  50-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  56-57
致谢  57-58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符号研究,G649.2
  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关系研究,G649.2
  3. 新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434
  4. 车载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U463.6
  5. 高师院校物理教育本科设置通用技术教育方向的研究,O4-4
  6. 晚清驻外使臣与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引进(1875-1895),K256
  7. 城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差别与均衡对策研究,G633.67
  8. 李鸿章创办洋务述评,K256.1
  9.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创新探析,G719.2
  10.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G623.9
  11.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D931.3
  12.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包”研究,G719.611
  13. 赞比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和创业培训”的改革与发展研究,G719.2
  14. 我国中小学生技术思维培养研究,G633.93
  15. 延边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33.67
  16. 盐城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运用研究,G633.67
  17. 基于Internet平台的高校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8. 鲁抚任内李秉衡研究,K827
  19. 加快发展广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研究,G719.2
  20. “2+1”模式下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判,G712.0
  21. 郭杜镇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G718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自然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