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藏色季拉大型菌物生态格局研究

作 者: 刘小娇
导 师: 徐阿生
学 校: 西藏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大型菌物 组成特征 生态格局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色季拉山位于西藏林芝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大拐弯顶部西端,为念青唐古拉东端与东喜马拉雅的交汇地带,属山地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受沿雅鲁藏布水气通道溯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团的浸润,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沛,发育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为藏东南山地温带森林区的代表性山体,期间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大型菌物资源。本研究根据色季拉不同的植被类型以及海拔梯度,设置11个典型地段为调查地,通过野外菌物标本采集、生物生态因子调查测定、室内镜检等工作开展研究,反映色季拉大型菌物的生态格局。共采集到1600余份有效标本,通过真菌经典分类,共鉴定出316种。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2008)系统:子囊菌门(Ascomycota)14属22种,分隶于3纲3亚纲4目10科;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93属294种,分隶于1纲3亚纲14目46科。按经济用途:食用菌有202种,占总种数的63.92﹪;药用菌共有92种,占总种数的29.11﹪;毒菌共有72种,占总种数的22.78﹪;木腐菌共有52种,占总种数的16.46﹪;外生菌根菌有125种,占总种数的39.56﹪。统计分析显示色季拉山的大型菌物的优势科(≧10种)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和陀螺菌科Gomphaceae。优势属(≧5种)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蘑菇属Agaricus、蜡伞属Hygrophorus、丝盖伞属Inocybe、鬼伞属Coprinus、蜡蘑属Laccaria、小菇属Mycena、杯伞属Clitocybe、小皮伞属Marasmius、环锈伞属Pholiota、牛肝菌属Boletus、马鞍菌属Helvella和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从大型菌物的颜色特征上看:分布于色季拉山的大型菌物以褐色种数最多,有108种,占总种数的34.18﹪;其次是黄色的大型菌物,共有83种,占总种数的26.27﹪;第三位是白色的大型菌物,共有43种,占总种数的13.61﹪;褐色、黄色和红色这三种颜色的大型菌物几乎在每个调查地、植被类型、月份里都有分布,而且各颜色大型菌物的种数几乎都是褐色>黄色>红色,可见这三种颜色的大型菌物生态幅比较广。此外海拔较高地方的大型菌物颜色相对较少,只有3种颜色,随着海拔的降低,大型菌物的颜色也随之增多。从大型菌物的分布地看:鲁朗分布的大型菌物种数最多,有103种,占总种数的32.59%;分布种数最少的地点318国道4197标段,有13种,占总种数的4.11%。大型菌物在鲁朗分布的最多可能与鲁朗海拔相对较低,温度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318国道4197标段分布的最少,可能与此地段为次生林有关。从大型菌物的分布植被类型看:色季拉山大型菌物在冷杉林下分布的种数最多,有144种,占总数的45.57%;种类最少的是杜鹃灌丛,有15种,占总种数的4.75%。植被类型、海拔等生态因子的差异影响大型菌物的生态格局。从大型菌物的分布时段看:9月份雨水相对充沛,温度适宜是大型菌物发生最多的季节,有141种,占总种数的44.62%;5月份气温相对较低,降雨相对较少,大型菌物只有39种,占总种数的12.34%。说明不同的月份里气温的高低,降雨的多少,湿度的大小等生态因子的差异影响大型菌物的生态格局。通过对共有种的分析得知,相邻海拔植被类型下的菌物共有种数量多;临近月份生长的菌物种类较为接近,相隔较远的月份生长的菌物种类差别较大。说明大型菌物的生态格局与海拔、植被类型、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相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一章 前言  9-18
  1.1 大型菌物研究概况  9-12
    1.1.1 国外大型菌物的研究  9-10
    1.1.2 国内大型菌物的研究  10-12
    1.1.3 西藏大型菌物的研究  12
  1.2 色季拉山自然概况  12-17
    1.2.1 地理  12-13
    1.2.2 地貌  13-14
    1.2.3 气候  14-15
    1.2.4 土壤  15-16
    1.2.5 植被  16-17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18
    1.3.1 研究的目的  17
    1.3.2 研究的意义  17-18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8-19
  2.1 研究地设置  18
  2.2 材料与方法  18-19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9-46
  3.1 色季拉山大型菌物的组成特征  20-26
    3.1.1 经济用途  23-24
    3.1.2 优势科属的分析  24-26
  3.2 色季拉山大型菌物的生态格局  26-46
    3.2.1 不同调查地的大型菌物分布  26-29
    3.2.2 不同植被类型下大型菌物的分布  29-32
    3.2.3 不同时段大型菌物的分布  32-33
    3.2.4 不同颜色大型菌物的分布  33-37
    3.2.5 大型菌物共有种的分布  37-46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6-49
  4.1 结论  46-47
  4.2 讨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3
附录1:色季拉大型菌物名录  53-66
附录2:图版(大型菌物)  66-70
附录3:图版(不同植被类型)  70-71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71-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2. 株洲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TU985
  3. 鳜快肌、慢肌组成比较及肌纤维早期发育特征,S917.4
  4.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5. 海陆风对广州大气烯烃组成特征及其化学活性的影响研究,X511;X131.1
  6. 西藏色季拉山几种野生花卉生境土壤理化性状与体内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关系研究,S688
  7. 西藏色季拉山森林沼泽特征研究,Q948
  8.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渭南中心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探讨,TU984.113
  9. 抚顺西露天矿西舍场煤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和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研究,X53
  10. 西藏色季拉山高寒杜鹃群落学研究,Q948
  11. 山东沿海景观生态格局、评价与建设研究,X171.4
  12. 色季拉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S718.54
  13. 西南山区中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空间变化研究,Q149
  14. 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探讨,F592
  15.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S68
  16. 3S支持下的喀斯特景观生态格局研究——以贵阳市为例,P901
  17. 西藏东南地区色季拉山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研究,S158
  18. 武汉市城市湖泊景观塑造研究,TU984
  19. 色季拉山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Q948
  20. 急尖长苞冷杉叶片形态与生理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S791.1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