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藏东南地区色季拉山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研究

作 者: 陈歆
导 师: 张超兰;方江平;骆东奇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植物营养学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性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地土壤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并且土壤的养分变异主要受山体的海拔、植被、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西藏东南地区色季拉山不同的坡向、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植被下设定30×30m的样地,对样地的进行植被调查。在样地挖掘土壤剖面,并采集各层的土壤样品。对样品的pH值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色季拉山气候、植被、土壤类型垂直分布极为明显且完整。从山体基部到山顶分别为:山地暖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棕壤,山地温带——凉润针叶林带——山地棕壤,亚高山寒温带——冷湿暗针叶林带——山地暗棕壤(局部漂灰土),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山地灌丛草甸土,高山荒漠带——山顶冻原稀疏植被——高山寒漠土。2、对A层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整体为酸性土,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尤其是有机质、全氮与全磷的含量。A层土壤养分在山体的垂直空间变异程度大,其中全氮、全磷与速效磷含量为强变异性,其它养分为中等变异性。土壤pH值、全钾、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在山体呈正态分布,有机质含量近似正态分布。3、色季拉山东、西坡,阴、阳坡的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其中,东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以及速效钾含量的均值比西坡土壤高,其余养分比西坡低。除全钾含量外东坡土壤养分变异性均比西坡小。阴坡的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值大于阳坡,除有机质与全磷含量外,阴坡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性均大于阳坡。4、土壤养分随海拔的上升有一定的变异规律:有机质、全钾含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大;pH值在山体中部较小,山体基部与山顶较高;而全氮、速效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与pH值正好相反;全磷含量在山体基部较高,而在其它地方含量相差不大;速效磷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而速效钾随海拔上升而降低。5、对四种林型的土壤剖面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的林下土壤养分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植被种类型丰富和阔叶林的林下土壤表现出较高的土壤肥力。(2)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变异规律一般为:pH值上层比下层低,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上层高于下层,全钾与速效磷含量下层高于上层,全磷含量较稳定,仅在表层含量稍小。6、对色季拉山的漂灰土和高山林线土壤的剖面作分析,结果表明:(1)漂灰土主要分布在色季拉山3700m—4200m海拔带的冷杉-杜鹃林的阴坡和阳坡的林下土壤,灰化层(AB层)随海拔的上升,在土体剖面有上移现象,并且厚度变薄,直至消失。漂灰土的pH值较低,灰化层的养分含量一般较低。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淋溶作用强。(2)高山林线(冷杉杜鹃林和方枝柏杜鹃林)土壤养分含量很高,其中阴坡林线A层土壤有机质、全磷与速效磷含量是整个山体土壤的最大值。阴坡林线土壤养分优于阳坡,但土壤剖面养分变化规律一致。7、对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TN=-0.079+0.035x(r=0.810**),(?)速N=-16.773+37.440x(r=0.710**),(?)速P=2.085+0.562x(r=0.443**),(?)速K=206.976+5.251x(r=0.378*)(2)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M=26.215-3537x(r=-0.546**),(?)TN=0.771-0.110x(r=-0.391**),(?)速N=1097.423-157.915x(r=-0.462**)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前言  13-18
  一、土壤的生态功能  13
  二、山地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13-16
  三、西藏森林土壤研究进展  16
  四、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8
第一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18-22
  1.1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8-19
    1.1.1 地质地貌特征  18
    1.1.2 气候类型  18-19
    1.1.3 植被类型  19
  1.2 研究方法  19-22
    1.2.1 研究内容  19
    1.2.2 样地设置方法  19-20
    1.2.3 植被类型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  20-21
    1.2.4 分析项目及方法  21
    1.2.5 数据统计方法  21-22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2-50
  2.1 研究区域内主要植被类型  22-24
  2.2 土壤养分基本概况  24-29
    2.2.1 土壤养分基本统计  24-26
    2.2.2 土壤养分与全国土壤背景值比较  26
    2.2.3 土壤养分分布检验  26-28
    2.2.4 正态分布检验  28-29
  2.3 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变异  29-33
    2.3.1 东坡与西坡土壤养分变异  29-31
    2.3.2 阴坡与阳坡土壤养分变异  31-33
  2.4 不同的林型和海拔土壤养分变异  33-37
  2.5 特殊土壤养分变异性分析  37-46
    2.5.1 漂灰土分析  37-42
    2.5.2 高山林线土壤分析  42-46
  2.6 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46-50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50-53
  3.1 全文结论  50-52
  3.2 讨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8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2.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3.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4.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5.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6.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8.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9.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0.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11. 汾河水库周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评价,S158
  12.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S141.4
  13.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14. 核桃营养成分及养分需求规律研究,S664.1
  15.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调查与安全评价,S631.1
  16.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S812.2
  17.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研究,S643.7
  1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19. 施肥对藏北退化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的影响,S812
  20. 辽西旱农区降雨资源跨季节调控技术研究,S513
  21. 河北省鹭类筑巢对栖息地环境影响的研究,Q9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