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沿海景观生态格局、评价与建设研究

作 者: 徐从燕
导 师: 赵善伦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山东沿海 景观生态格局 景观生态评价 景观生态建设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6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山东沿海27 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RS和GIS 为主要技术手段,获得景观类型图。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用Fragstats 软件包计算景观指数,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进一步分析格局形成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景观生态评价,提出景观生态安全建设的对策。 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在景观尺度水平上将各景观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如下结论:沿海景观破碎化严重,经济相对发达的景观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区的分维数相差并不大,景观形状并不复杂。各景观区景观多样性相差不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东营最大。与破碎度表现特征相反,平均最临近距离在经济较发达的景观区值较小。山东沿海各景观区聚集度指数均超过99.6000,说明沿海是以少数大斑块为主题构建起来的。 在斑块类型尺度上对各景观要素在各景观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统计汇总,可得如下分布规律。耕地在各景观区均占绝对优势,为基质景观,其他各景观要素类型面积分布很不平衡。景观破碎化严重,农村居民点是破碎化程度最严重的景观类型。各景观要素类型分维数相差不大,斑块形状不复杂;耕地的分维数值偏大,形状复杂;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最低,形状简单。城镇平均最临近距离数值最高,其次是裸沙地和沼泽;耕地在各景观区平均最临近距离都最低,其次是农村居民点。 整个研究区是以少数大斑块为主题构建起来的,耕地的聚集度在各景观要素中居于最高值,农村居民点聚集度最低。 (2)景观生态格局成因分析 地质地貌过程构成景观格局的基本骨架,在生物气候过程控制影响下形成了沿海的植被、土壤,形成了沿海基本的景观格局。人类活动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干扰强烈,随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维数、景观聚集度有增加的趋势,景观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 (3)景观生态评价 各景观要素类型从景观独特性、景观多样性、景观功效性、景观宜人性、景观美学价值5 个方面进行生态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山东沿海各景观要素类型生态现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1 绪论  9-15
  1.1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9-10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0-11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  11
    1.3.1 研究内容  11
    1.3.2 主要技术手段  11
  1.4 研究区概况  11-15
    1.4.1 自然概况  11-14
    1.4.2 社会经济条件  14-15
2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15-32
  2.1 研究方法  15-19
    2.1.1 数据来源及图像处理  15
    2.1.2 景观生态分类及景观类型图的生成  15-17
    2.1.3 斑块等级结构的划分  17
    2.1.4 景观指数的选取  17-19
  2.2 全区水平各景观要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19-21
    2.2.1 景观要素类型组成  19-20
    2.2.2 景观要素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1
  2.3 景观分区及各景观区景观格局比较分析  21-32
    2.3.1 初步景观分区  21-22
    2.3.2 景观水平(LAND)上各景观区景观特征比较分析  22-25
    2.3.3 斑块类型(CLASS)水平上全区景观特征分析  25-32
3 景观生态格局形成原因  32-39
  3.1 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  32-34
    3.1.1 地质地貌过程  32-33
    3.1.2 生物气候过程  33-34
    3.1.3 山东沿海现代景观格局的形成  34
  3.2 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34-39
    3.2.1 各景观区社会经济差异  34-36
    3.2.2 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36-39
4 景观生态评价  39-48
  4.1 山东沿海景观生态基本特征  39-41
    4.1.1 景观生态结构复杂,细粒镶嵌  39-40
    4.1.2 景观生态功能多样性  40
    4.1.3 景观生态系统的易变性和脆弱性  40-41
    4.1.4 动态变迁的带状景观空间异质性  41
  4.2 各景观要素类型生态现状评价  41-43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  41-42
    4.2.2 综合指数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42-43
  4.3 各景观区景观生态破坏评价  43-48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44
    4.3.2 计算方法  44-46
    4.3.3 结果分析  46-48
5 景观生态建设  48-60
  5.1 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  48-49
    5.1.1 可持续发展  48
    5.1.2 生物多样性保护  48-49
    5.1.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49
  5.2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确定方法  49-52
    5.2.1 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  49-50
    5.2.2 土壤盐碱化敏感性分析  50-51
    5.2.3 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  51-52
  5.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52-60
    5.3.1 生态功能分区及各景观区生态保护对策  52-56
    5.3.2 生态廊道构建  56-57
    5.3.3 重要的生态节点  57-60
6 结论及讨论  60-63
参考文献  63-6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2. 株洲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TU985
  3. 上海新江湾绿地群落结构及其评价研究,Q948
  4. 济南市南部山区风景旅游区景观生态评价及对策研究,Q149
  5.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粒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P901
  6.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渭南中心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探讨,TU984.113
  7. 厦门市景观生态信息图谱分析及生态安全评价,X826
  8. 福州市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研究,S157
  9. 南水北调沿线景观格局研究,P901
  10.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TU985
  11.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景观生态建设,X36
  12. 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建设研究,X171.4
  13. 西南山区中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空间变化研究,Q149
  14. 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探讨,F592
  15. 重庆市主城区林地景观生态评价,S718.5
  16.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TU984
  17. 3S支持下的喀斯特景观生态格局研究——以贵阳市为例,P901
  18.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风险管理研究,X171
  19. 鹭岛绿地格局与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研究,X171
  20. 厦门市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P90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