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失范与社会团结

作 者: 陈洪强
导 师: 韩志伟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社会分工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社会失范 社会道德
分类号: C9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埃米尔·涂尔干看来,对人类社会的形态进行划分,不应该以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活动类型为标准,而是应该通过区分不同的社会团结模式来界定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他认为,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一共存在两种社会团结模式。一种是机械团结,另一种是有机团结。而这两种社会团结模式的极端状态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某一种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机械团结,涂尔干又称之为“相似性所致的团结”,意指在这种社会类型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相似性,以这种相似性为纽带,社会得以形成。而这种状态的社会就像一个由不同的环节组成的机械。虽然在由各种集体所形成的环节内部,个人因为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高度相似而与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各个环节之间并没有功能上的相互需要,所以由此形成的社会就像机械一样运行。正因为如此,涂尔干把这种形态的社会团结模式称为机械团结。与机械团结相对立的另一种社会团结模式涂尔干称之为有机团结。所谓有机团结,涂尔干意指在这种社会中,个人之间以及构成社会的集体之间连结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与有机物相类似的模式。各个社会集体之间虽然也独立地运作,但是更因为功能上的相互需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功能上相互需要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涂尔干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对专业技能和专门才能的需要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得益于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好处,而专业分工的不断发展,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团结模式的变化,即有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转变。通过对社会团结的外在符号——法律的变迁进行分析,涂尔干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变迁,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转型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一些列实证分析,涂尔干指出,19世纪的欧洲社会,正处于一种失范状态。机械团结模式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习俗甚至信宗教仰,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所引起的个人思想的解放而逐渐失去了对个人的约束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规范并没有随着有机团结模式所占比重的增加而一并产生,这就导致了社会处于一种规范缺失的状态。涂尔干意识到,这种失范状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事实,也是需要加以研究的,只有在对社会的病态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才能通过刻意的努力,推动社会的转型。涂尔干指出,社会团结是一种整体上的道德现象,所以对社会团结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之上引导社会的转型,就离不开对社会道德进行细致的研究。只有通过分析,找出道德的基本要素,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使得新的道德规范日益完善,才能促进社会团结模式的转变,并同时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减轻直至消除社会失范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涂尔干设想通过推动职业群体(又称为“法团”)的发展,以职业群体为中介,构建新的有机团结的社会模式,最终实现社会的转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0
第1章 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  10-18
  1.1 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的产生  10-12
  1.2 社会分工与法律模式的变迁  12-14
  1.3 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类型的变迁  14-18
第2章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失范  18-27
  2.1 社会失范及其原因  18-20
  2.2 正常的转型和病态的失范  20-22
  2.3 社会失范的极端例证——不断上升的自杀率  22-27
第3章 社会团结的重新构建  27-39
  3.1 社会道德与社会团结  27-33
  3.2 职业群体的历史重任  33-39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3

相似论文

  1. 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性研究,G641
  2. 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B222.2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道德教育状况研究,D442.62
  4. 网络社会失范行为的强制性约束与思想引导研究,C912.6
  5. 和田玉的商业化,F426.8
  6. 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F249.2
  7. 构建中国女性弹性就业模式的政府作为研究,F249.21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64
  9.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61
  10. 传统岁时节日中汉族女性的角色定位研究,K892.1
  11.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人文主义解读,I561
  12. 社会团结中的法律,D90-052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诚信,B82
  1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研究,G715.5
  15. 诚信理念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D648
  16. 论我国道德建设中的道德立法,D922.1
  17.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道德人格,G641
  18.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G641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648
  20. 网络社会的群体行为研究,C912.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 学派及其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