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模式研究

作 者: 吴兴德
导 师: 冯颜利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成功的、成熟的、稳定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总结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的科学的、成功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本文将其归纳为中国模式的“一二三四五”: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改革标准的三个有利于和改革目的的三个有利于)前提下的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四轮驱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城镇化;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五个方面既是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阐述中国模式是如何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具体来看,中国模式之“一”——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而做出的根本任务的转变,这一科学战略部署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也成就了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历史使命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模式之“二”——两个基本点,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既找到了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又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发展;中国模式之“三”——三个有利于前提下的三步走战略,既解决了社会主义如何在同资本主义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问题,又辩证地解答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下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疑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中国模式之四——四轮驱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城镇化四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经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中国模式之五——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是中国模式,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型、不断成熟的直接表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不断由片面走向科学的历史进程,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践行和充实,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本文总结认为,中国模式的创新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鉴于国内外各界对于中国模式的高度认同,我们要勇于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总结中国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赋予其崭新的科学内涵,不但能够占领理论制高点,有效回应“中国威胁论”的挑战,还能从全新角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文献综述  8-15
  (一) 有无之争与程度之辨  8-10
  (二) 关于中国模式内容、特点和实质的研究  10-12
  (三)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研究  12-15
绪论  15-18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5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6
  (三) 内容结构与创新  16-18
引言  18-20
一、中国模式之"一":一个中心  20-24
  (一) 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21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  21-22
  (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的科学把握  22-24
二、中国模式之"二":两个基本点  24-28
  (一) 坚持改革开放,把握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24-25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25-26
  (三) "两个基本点"对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的发展  26-28
三、中国模式之"三":三个有利于前提下的三步走战略  28-33
  (一) "三步走"战略的前提:"三个有利于"标准  28-29
  (二) "三个有利于"的实现:"三步走"战略  29-31
  (三) "三个有利于前提下的三步走战略"丰富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  31-33
四、中国模式之"四":四轮驱动  33-39
  (一) 四轮驱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城镇化  33-36
  (二) "四轮驱动"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36
  (三) "四轮驱动"创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之路  36-39
五、中国模式之"五":五位一体  39-44
  (一)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39-41
  (二) "五位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协调体系  41-42
  (三) "五位一体"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2-44
结语:中国模式的创新价值  44-47
  (一) 中国模式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  44-45
  (二) 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中国模式"  45-47
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2
论文发表情况  52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61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D61
  4.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922.291.91
  5. “和合共生”:中国模式的价值向度,D61
  6. 软实力与中国周边安全的构建,D820
  7. “中国模式”研究,D61
  8. 中国模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路径选择,F124
  9. “中国模式”的内生性与可持续性研究,D61
  10. 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的中国模式,F832.48
  11. 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61
  12. 论中国模式与政府管理创新,D623
  13. “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和启示,D61
  14. 当代中国模式的考察与分析,D61
  15. 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比较分析,D61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61
  17.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两种视角及其启示,D61
  18. 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A811.6
  19. 中国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行为及其风险,D625
  20. “中国模式”:评述与思考,F124
  21.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探讨,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