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后视镜基座造型因素的车内噪声研究

作 者: 刘力
导 师: 陈鑫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工业设计工程
关键词: 汽车 后视镜 基座造型 车内噪声
分类号: U463.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后视镜作为车外十分突出的附件,对气动噪声有着重要影响。现有关于后视镜区域噪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特定的后视镜造型进行分析和优化,较少关于类比性及系统性的研究,且国内的研究多着眼于镜罩的形态,对于后视镜基座形态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车外后视镜的基座造型做了三种分类,并对比分析各基座类型的流场特性以及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车身数值模型并确定车外流场计算域尺寸,由于车身结构近似对称,所以采用半车身模型进行模拟以节省计算时间。之后本文对车身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车身表面生成了满足要求的边界层网格,并细化关键区域(侧窗附近)的网格尺寸,以此获得更加真实的模拟结果。流场模拟过程分为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两个步骤。稳态模拟选用可实现的k-ε模型(Realizable k?ε),用以分析车身表面流场特性及压力分布,并根据声功率级分布情况快速识别噪声源,为车内噪声分析提供参考。瞬态模拟选用大涡模拟(LES),时间步长等参数是参考后视镜区域涡流周期进行设置的。瞬态模拟时,侧窗各监测点的选取采用了非均匀、分层的布置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重点分析关键部位的噪声水平,其均值还对整个侧窗起到“加权”的作用,以此更好的反映侧窗噪声的整体情况。文中对各监测点频谱数据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解释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其结果与流场分布及压力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想要预测车内噪声,还要将瞬态模拟过程中得到的噪声频谱数据作为加载激励,输入到统计能量分析方法(SEA)的模型中去。鉴于SEA方法无法计算某点的精确值,只能得到某一区域的平均值,车身细部结构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将车身SEA子系统做了相应的简化。文中对SEA子系统的划分、连接、附材料属性、关键参数的确定以及加载激励的选择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经过上述模拟过程,得到了三种基座造型(半连接、全连接、门外板连接)在不同频率段上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了后视镜基座造型的优化方案,并针对非光滑表面的减阻降噪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
  1.2 研究现状  9-1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9-10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3 本文研究内容  11-13
第2章 汽车声源分析及气动噪声理论基础  13-21
  2.1 汽车噪声源分类  13-15
    2.1.1 发动机噪声  13
    2.1.2 轮胎噪声  13-14
    2.1.3 传动系噪声  14
    2.1.4 路面噪声  14-15
    2.1.5 空气动力噪声  15
  2.2 气动噪声  15-18
  2.3 计算气动声学  18-19
    2.3.1 计算气动声学与计算流体力学  18
    2.3.2 声类比方法  18-19
  2.4 本章小结  19-21
第3章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21-33
  3.1 后视镜区域的噪声机理分析  22
  3.2 后视镜及基座的仿真模型  22-24
  3.3 边界条件  24-25
  3.4 数值模拟  25-28
    3.4.1 湍流模型的选取  26-28
    3.4.2 CFD 与SEA 的耦合计算  28
  3.5 统计能量分析法  28-32
    3.5.1 SEA 子系统  28-30
    3.5.2 SEA 模型子系统的连接  30-31
    3.5.3 SEA 子系统的材料属性  31-32
  3.6 本章小结  32-33
第4章 后视镜基座造型形式对车内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  33-59
  4.1 车身外流场稳态模拟结果分析  33-41
    4.1.1 侧窗附近空间流场对比分析  34-35
    4.1.2 车身表面流场分布对比分析  35-37
    4.1.3 车身表面压力分布对比分析  37-39
    4.1.4 侧窗表面声功率级与声压级  39-41
  4.2 车身外流场瞬态模拟结果分析  41-47
  4.3 车内噪声模拟结果分析  47-52
    4.3.1 关键参数的确定  48-49
    4.3.2 加载模型及结果分析  49-52
  4.4 对比研究分析  52-57
    4.4.1 混合模型及连接  52-54
    4.4.2 对比结果分析  54-57
  4.5 本章小结  57-59
第5章 后视镜基座造型的优化研究探索  59-69
  5.1 后视镜及基座表面非光滑处理  59-67
    5.1.1 非光滑颗粒参数的确定  59-60
    5.1.2 优化结果分析  60-64
    5.1.3 对比研究分析  64-66
    5.1.4 A柱非光滑处理  66-67
  5.2 本章小结  67-69
第6章 全文总结  69-71
参考文献  71-75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5-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2.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3.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高原适配技术探索研究,U469.7
  5. 当代中国汽车类杂志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G239.2
  6. 功能性汽车内饰纺织品的开发,TS106.6
  7. 汽车CO2减排技术经济评估,F426.471
  8.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轿车平顺性分析与改进,U461.4
  9. 基于形态分析理论的汽车防太阳光热辐射产品的设计研究,U465
  10. 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F426.471
  11. 基于Java的汽车备品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TP311.52
  12. 车用旋片式电子真空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TB752
  13. 汽车生产线扭矩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U468.2
  14.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U469.72
  15. LPG燃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网络控制技术研究,U469.72
  16. 汽车起重机模拟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H213.6
  17.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的研究,U463.7
  18. V公司汽车零配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F426.4
  19. 汽车电子控制器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F426.63
  20.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的实践研究,F426.63
  21. SmartSAR内核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结构部件 > 驾驶室及车身 > 驾驶室及车身的附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