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旅游洞穴系统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运移机制研究

作 者: 周超
导 师: 袁道先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时空变化 沉积作用 人类活动影响 重庆雪玉洞
分类号: P642.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近些年极端气候、气象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对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日益关注。在肯定人类活动带来了全球范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同时,也有人质疑是否过度夸大了人类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本身的变化。因此对于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记录研究以及在人类活动参与下的气候记录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器测记录起步较晚,时间跨度不足,难于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洞穴沉积物等地质记录载体对于气候变化的记录具有重要意义,而洞穴作为岩溶区中可进入的表层岩溶带实验场,可在其中进行水-气-岩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因此广泛受到关注。洞穴中的次生沉积物是良好的地质记录载体,洞穴次生沉积物的生长即为碳酸盐脱气沉积过程,二氧化碳的运移是这一过程发生的驱动力,因此对洞内二氧化碳在水-气间的运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石笋生长速率、元素分布与洞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解释次生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提供支持。旅游洞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受到地下河、滴水的脱气作用,洞穴与外界空气交换作用,以及旅游洞穴中的人类活动作用等因子影响,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致使洞穴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的变化规律差异性,说明了各个影响因子作用时间上的差别,长效作用因子(如洞内二氧化碳在水-气间的转移,即脱气作用和吸气作用)在季节尺度上控制洞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短效因子(如人类旅游活动)在高精度尺度内控制洞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脱气作用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碳酸盐的沉淀,因此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在次生沉积物的地质记录中会有相应的表现。本研究旨在从岩溶动力系统中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入手,研究洞穴空气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水-气之间的运移规律,从而分析空气二氧化碳与洞内水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洞穴空气二氧化碳对沉积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洞内环境指标,滴水水化学以及地下河水文与水化学进行了一个水文年以上的监测。研究发现:(1)雪玉洞洞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在季节尺度上与大多数洞穴相符,受补给区生物活动的影响,体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人类活动影响表现不明显,但在短尺度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洞穴的自净有明显的表现。因此对于洞穴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可进行在线连续监测以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和验证各尺度表现出规律的代表性。(2)地下河的沉积状态并不能一概而论之,在讨论水气交换作用时,洞内空气二氧化碳的稳定来源为洞内水体脱气作用,同时也对洞内水体有反作用,因此地下河的脱气作用也受到上方空气影响,尤其在通气情况不好,各个河段上方空气浓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较为明显。雪玉洞地下河在上游偏向吸气作用,而下游偏向脱气作用。(3)洞内滴水由于取样点距洞顶的距离不同会造成脱气作用判断结果的不同,但二氧化碳分压冬季低夏季高的变化规律与地下河变化相似,同时由于滴水较之地下河有更小的体积,洞内空气对其影响远大于地下河,且调节作用较地下河差,滴率的变化与前人的氧同位素研究结论相符,能够反映出补给途径的差异。(4)雪玉洞内夏季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受到累积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地下河对洞内二氧化碳浓度具有平衡和缓冲的作用,夏季突变是由于人类活动与脱气作用共同作用造成的,而秋季进入冬季的突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1章 绪论  9-13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0
  1.2 研究现状  10-12
    1.2.1 对洞穴二氧化碳的研究  10-11
    1.2.2 旅游洞穴监测的研究  11-12
    1.2.3 前人对雪玉洞的研究  12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12-13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3-19
  2.1 研究区概况  13-16
  2.2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16-19
    2.2.1 取样点的设定  16
    2.2.2 野外分析方法  16-17
    2.2.3 实验室分析方法  17-19
第3章 雪玉洞洞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特征  19-27
  3.1 洞穴二氧化碳的时间变化  19-24
    3.1.1 季节变化特征  19-20
    3.1.2 周变化特征  20
    3.1.3 日变化特征  20-24
  3.2 洞穴二氧化碳的空间变化特征  24-25
  3.3 本章小结  25-27
第4章 洞穴地下河的水气交换  27-37
  4.1 洞穴内地下河的二氧化碳运移规律  27-31
    4.1.1 地下河岩溶作用指标的季节变化及二氧化碳运动趋势分析  27-29
    4.1.2 "十一"期间夜间水气交互作用过程分析  29-30
    4.1.3 地下河在空间尺度上的水气交互作用过程分析  30-31
  4.2 洞内地下河的沉积作用  31-35
    4.2.1 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的季节变化与沉积作用  31-33
    4.2.2 "十一"期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和Pco_2的变化  33-34
    4.2.3 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  34-35
  4.3 本章小结  35-37
第5章 滴水的水气交换  37-45
  5.1 洞穴滴水的SIc与Pco_2的季节变化  38-40
  5.2 洞穴滴水的沉积趋势分析  40-43
  5.3 滴水的碳同位素与沉积物同位素的变化与脱气作用  43-44
  5.4 本章小结  44-45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45-49
  6.1 主要研究结论  45-46
  6.2 不足之处  46
  6.3 展望  46-49
参考文献  49-53
附录  53-65
致谢  65-67
个人简介  67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3. 白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4.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耕地耕层土壤碳储量及其价值时空变化研究,X144
  5.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S567.19
  6. 基于时空序列的小麦冠层氮素营养诊断及长势参数监测研究,S512.1
  7.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F592.7
  8. 日照市城区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与时空分异规律研究,F301.2
  9. 棉花膜下滴灌农田墒情监测与水分管理系统,S562
  10. 中医人才及中医著作的地理学分析,R2-03
  11. 丰顺县城区地价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F293.2
  12. 基于RS和GIS的辽宁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P208;P237
  13.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P732.6
  14. 水汽激光Raman探测实验研究,P412.2
  15. 辽河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时空变异,S271
  16. 基于DLPM的无锡市地价时空变化研究,F301.3
  17. 黄土高原地区53年来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S157
  18. 基于DEM和交通条件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F301
  19. 住宅地价时空变化规律研究,F224
  20. 深澳湾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与龙须菜养殖的生态效应,S968.4
  21.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S3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 >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 岩溶(喀斯特) > 形成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