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失地农民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

作 者: 闫文鑫
导 师: 秦启文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消费方式 身份认同
分类号: F323.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失地农民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背后隐藏着身份认同。本文在总结、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对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华北地区M村失地农民为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将消费方式划分为生存消费方式、发展消费方式和享受消费方式三个层次,并从这三方面对失地农民消费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趋近于城市居民,消费中注重品牌,尤其对能够揭示身份的外在物品追求品牌效应。失地农民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超过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从对家庭发展的重要因素排序中发现人情往来被列为第一位,可见社会支持网络对失地农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闲暇消费方面,打牌仍是失地农民主要的消费方式,旅游、上网冲浪等新型消费方式也逐渐走入失地农民的休闲生活。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们正在通过衣着、汽车、房子、旅游等消费标的争取市民身份。第二,失地农民通过主动构建,即模仿消费、炫耀消费和文化消费弱化农民身份,但是在被动获得“市民”身份时又出现身份认同混乱。第三,本文将影响失地农民消费身份认同的因素总结为资源因素、继承因素、示范因素、诱导因素等。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二元制度,其中,二元制度是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困难的根本原因;继承性因素主要是指失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思想”,是影响失地农民认同的制约因素;诱导因素是指广告效应和城市商业氛围;市民和失地农民的周围人群对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有示范作用。第四,为了解决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困难,提出减少约束性资源因素、改变落后的继承因素、理性看待诱导因素、合理对待示范因素等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9-11
第2章 文献综述  11-19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3
    2.1.1 失地农民  11
    2.1.2 消费方式  11-12
    2.1.3 身份认同  12-13
  2.2 关于消费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  13-15
    2.2.1 国外对消费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  13-14
      2.2.1.1 古典根源时期  13-14
      2.2.1.2 现代发展时期  14
    2.2.2 国内对消费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  14-15
  2.3 失地农民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的研究  15-17
    2.3.1 关于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研究  15-16
    2.3.2 关于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  16-17
  2.4 以往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17-18
    2.4.1 启示  17
    2.4.2 不足  17-18
  2.5 研究的意义  18-19
    2.5.1 理论意义  18
    2.5.2 现实意义  18-19
第3章 研究设计  19-21
  3.1 研究目的  19
  3.2 研究对象  19
  3.3 研究思路  19-20
  3.4 研究方法  20-21
    3.4.1 文献法  20
    3.4.2 访谈法  20
    3.4.3 参与观察法  20-21
第4章 失地农民的消费方式研究  21-29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1-22
  4.2 失地农民生存消费研究  22-25
    4.2.1 衣着消费偏好  22-23
    4.2.2 饮食消费偏好  23-24
    4.2.3 住房消费偏好  24-25
    4.2.4 出行消费偏好  25
  4.3 失地农民发展消费研究  25-27
    4.3.1 个人发展消费  25
    4.3.2 子女教育消费  25-26
    4.3.3 家庭发展消费  26-27
  4.4 失地农民享受消费研究  27-29
    4.4.1 日常闲暇消费  27
    4.4.2 旅游消费  27-29
第5章 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现状研究  29-35
  5.1 主动构建:弱化农民身份  29-32
    5.1.1 模仿消费  29-30
    5.1.2 炫耀消费  30-31
    5.1.3 文化消费  31-32
  5.2 被动接受:身份认同混乱  32-35
    5.2.1 身份质疑  32-33
    5.2.2 认同困难  33-35
第6章 探讨与分析  35-45
  6.1 影响失地农民消费身份认同的因素  35-41
    6.1.1 资源因素  35-36
    6.1.2 继承因素  36-38
    6.1.3 诱导因素  38-39
    6.1.4 示范因素  39-41
  6.2 对策  41-45
    6.2.1 减少约束性资源因素  41-42
    6.2.2 改变落后的继承因素  42
    6.2.3 理性看待诱导因素  42-43
    6.2.4 合理对待示范因素  43-45
第7章 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45-47
  7.1 研究的新意  45
  7.2 研究的不足  45-47
参考文献  47-51
附录  51-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4.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5.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6.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7.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8.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9. 新媒体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D412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救助体系研究,F323.89
  11.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12.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3.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F323.89
  14.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15. 论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D922.3
  16. 失地农民问题研究,F301
  17. 鄂尔多斯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F323.89
  1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F323.89
  19. 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I561
  20. 都江堰市联盟社区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F301;F224
  21. 经济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C913.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